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部分 (第1/4頁)

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64年,11歲的法爾考加入了巴西國際俱樂部,在那裡他展示了自己過人的足球天賦。1969年16歲的法爾考便加入了國際成年隊;1972年,年僅19歲的法爾考被選入巴西國奧隊參加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1974年,他代表國際俱樂部U20青年隊歷史上第1次獲得聖保羅杯青年錦標賽冠軍。這位技術全面、進可攻退可守、控球能力超群的全才球員,一出道就受到了外界的關注。

早年的國際隊在巴西只是一支中游球隊,但自從法爾考橫空出世,國際俱樂部開始成為了一家在巴西足球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俱樂部。1975年,年僅22歲的法爾考幫助國際隊捧回了俱樂部歷史上第一個巴西全國錦標賽冠軍,並在1976年蟬聯此項冠軍,1979年,在法爾考離開巴西前往羅馬踢球的前一年,他再次為國際隊奉獻了一個全國錦標賽冠軍。這3個冠軍也是國際隊在上個世紀僅有的3個巴西錦標賽冠軍。自1972年進入國際成年隊的8年時間裡,法爾考創造了該隊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為球隊留下了5個南里奧格朗德州冠軍、3個巴西全國錦標賽冠軍、1個青年錦標賽冠軍,和78個正式比賽進球。法爾考個人也獲得了1976年巴西最佳中場和1978、1979年連續兩年的巴西足球先生。

1980年,法爾考以當時非常可觀的100萬美元身價轉會羅馬。在那一年,球隊聯賽僅排名第7。那時的羅馬不僅落後於傳統的北方三強,也不如都靈、那不勒斯等球隊的成績。然而法爾考卻給了羅馬球迷一個巨大的驚喜——首個賽季,便幫助羅馬隊奪得聯賽亞軍,併成為該賽季意甲惟一一支主場保持不敗的球隊,同時奪得了義大利杯;在隨後的1981/82賽季,羅馬再奪聯賽第3名,羅馬人開始夢想著聯賽冠軍了。而這幸福在法爾考加盟羅馬的第三個賽季就到來了!本文開頭的一幕正是這種幸福時刻到來的寫照!

自80法爾考轉會羅馬之後,一共幫助這支長期脫離頂級行列的球隊奪得了兩次義大利杯,一次聯賽冠軍和兩次聯賽亞軍。並在1984年幫助羅馬隊史無前例地殺入了歐洲冠軍盃決賽,只是最後以點球惜敗。那是羅馬俱樂部歷史上最輝煌的時刻,而由於法爾考當仁不讓的是那支羅馬隊的領袖人物,他也因此被羅馬球迷譽為“羅馬國王八世”。

然而在國家隊的生涯,法爾考和那黃金一代的巴西隊,留給球迷的卻只是無盡的遺憾。1978年由於其拒絕做任何人的替補,他被主教練排在了世界盃名單之外;而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不用多說,是法爾考國家隊生涯中最輝煌也最悲劇的一段歷史;1986年在世紀大戰中,巴西又不幸以點球惜敗於法國。在這三屆世界盃中,對於法爾考來說,最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巴西與阿根廷一役。馬拉多納在其自傳中曾寫到,他踢巴蒂斯塔的那一指令碼來是想要踢法爾考的,因為“我實在不能忍受法爾考在中場如此瀟灑的指揮,如此悠然地將球傳這傳那。”

法爾考當選過義大利足球先生,1982年世界盃銀球獎,然而他對於足球最大的貢獻在於,將後腰這一位置進行了藝術的昇華。許多人認為,他是世界足壇第一位藝術型後腰,是第一個完美演繹了現代一流後腰所需具備的全部素質的球員。

3.濟科(Zico)

當法爾考被加封為“羅馬國王八世”之後,義大利記者在採訪時用了這樣一個稱謂“來自巴西的國王”,然而沒想到法爾考卻正色答到:“不,我不是巴西的國王,在巴西,國王是濟科!”

濟科原名阿圖爾•安圖內斯•科因布拉,1953年3月3日出生於巴西首都里約熱內盧一個葡萄牙移民的足球之家。濟科是他的暱稱,含有敢鬥常勝的‘小公雞‘的意思。久而久之,濟科就成了他最為人知的大名。

濟科從小喜愛足球,1966年,13歲的他進入弗拉門戈足球學校,接受正規訓練。在他為弗拉門戈隊效力的16年當中,濟科共出場650次,打入630球,是弗拉門戈隊當之無愧的靈魂。1980年他為全隊獲得巴西全國錦標賽冠軍立下頭功,在18場比賽中他獨進21球,成為最佳射手;第二年,弗拉門戈隊代表巴西參加南美杯足球錦標賽,又奪冠軍;而在年底舉行的第二屆“豐田杯”上面對當時橫掃歐洲的英格蘭老牌勁旅利物浦隊,濟科如入無人之境,以一個助攻帽子戲法使球隊3:0完勝歐洲紅魔,創下了南美足球在豐田杯上最輝煌的時刻,他也成為沒有進球卻開走豐田車的第一人,也是豐田杯歷史中除守門員

《足球是圓的圖片》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