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河圖洛書 (第1/2頁)
笙簫默sxm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詩曰:
終日看山不厭山,買山終待老山間。山花落盡山常在,山水空流山自閒。
砸開水牢枷鎖,救出怪搜,問其來路,自稱是河伯,言說有寶物河圖想要獻給大禹,不料被無止祁得知訊息,在途中無之祁變作大禹的模樣,誑取了寶物,人也被他拿住深陷圇圄。
應龍急忙說道:“此物是治水重器,引水的法寶,大禹朝思暮想,尋覓無果,此寶原來在這裡,必須找到。
”天兵天將得到命令,撒開大網四處搜尋。一人所藏,百人難尋,諾大的洞府找尋一物不亞於如大海撈針。
“無妨,無妨。河伯說道。此寶孕育著江河湖海之力,氣勢橫亙宇宙,與我心息相同,眾人隨我來。”河伯前面引路,眾人緊緊跟隨。
來帶宮中西邊,見有一座高臺,眾人不知何物,真武星君指著解釋道:“這坐檯,名叫陽臺。初次修仙得道之人,必須到此臺上,來受訓誨。”
後來曲曲彎彎,又走到一處,只見上面鐫著“南浮洞室”四個字。河伯大呼:“我的感應強烈,此寶就在此處。”眾人蜂擁而入,仔細搜尋,
河伯從一個天生石匣之中搜出一塊溼淋淋的大青石頭,雙手緊抱,口中連呼:“找到了,找到了!”眾人上前一看,不僅大失所望,就是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哪裡有什麼稀奇之處,失望之餘又感到詫異。
應龍是龍族,辯物能力極強,精光掃過,便看出石頭上天然長著一些彎彎曲曲的線條形的花紋,乍一看絲毫不引人注意,可是細看之下聰明的應龍馬上就明白了,這是一張天下河流走勢圖。《周易·繫辭上》中就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相傳伏羲氏時期,黃河裡浮出一匹龍馬,它身上的旋毛變成"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的圖形,這就是"河圖",伏羲氏依"河圖"畫出八卦,《周易》一書由此而來。
次寶物對治理洪水至關重要。也是大禹夢寐以求的“河圖”。降服了無止祁,找到了河圖,眾神無不高興,鞭敲金蹬,班師請功。
得到了‘河圖,開始啟動治水大業,他帶領著伯益、后稷和一批助手,爬山涉水,風餐露宿,走遍了當時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窮鄉僻壤,鳥獸稀少,人跡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它們的足跡。
並率領四方部落,開山挖渠,三過家門而不入,有河圖作參考,確定河水的流向,大禹才能順風順水疏導水流。他派應龍帶領群龍在水中探路,就按照圖上的線索,尋找合適的水道,應龍用尾巴在地上劃出排水的路線,然後沿著這些路線開鑿溝渠,把洪水排入東方的大海。這就形成了地面上的條條大江大河。有了河圖大禹才能破龍門,開三峽,很快就治理好了黃河。
可在巫山的三峽,其中有一條龍疏忽大意,把水路引錯了,結果就開出了一條不必要的峽谷,這條峽谷後來叫“錯開峽”。因為那條龍的翫忽職守,造成了不可饒恕的錯誤,大禹就下令在一個山崖上殺死了他。處死這條龍的地方後來叫“斬龍臺”
就在這時,洛河裡浮出一隻神龜,神龜的背上長有紋、圈、點,自列成組,這就是"洛書",大禹得到"洛書"進行闡釋,此即《尚書》中的《洪範》篇。
河圖洛書聚齊,大禹治水更是如魚得水。
黃河流到龍門山的時候,被大山擋住了,激盪著又反流回來,越積越高。大禹檢視了地形,覺得非鑿開不可,但是偌大一個龍門山又便是好疏通的,大禹檢視河圖洛書,經過仔細研究,選擇了一個最省工省力的地方。
大禹令旗一揮,應龍馬上飛舞到水流狹隘處,張開鐵翼,奮力向兩邊山崖一陣猛扇,頓時巨石崩落,隘口張開。人們發出一陣驚呼,應龍裹挾著萬千崩石落入澗底。正當眾人緊張之時,應龍已翻轉過來,長嘯一聲“長”,頓時龍身和山澗一樣寬,他張開巨麟,左右搖擺,像掃帚一樣,清掃著鑿通的河道,這一個八十步的口子就把滾滾洪水引了過去。因為龍門太高,許多逆水而上的魚就遊不過去,許多的魚游到這裡只能拼命地往上跳。
黃河西來決崑崙,咆哮萬里觸龍門。
但是隻有極少數的魚能夠跳過去,多數被阻隔這裡,這就是我們後人所說的‘鯉魚躍龍門’。據說只要能跳龍門,馬上魚就變成一條龍在空中飛舞。
為了探清河床,大禹命應龍暫時停下來,他飛身躍入澗底再做檢查。這時,他忽然發現一個圖上沒有標註的巖洞,有幾十裡深。裡面暗得看不清路,大禹就在背上綁了火把,想一探究竟。
《神痞幼》 105河圖洛書(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