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章 (第1/2頁)

江一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光就這樣又過去了兩個月,劉老師他的實驗室依舊在改建中,而徐凡在程老師的教導下也初步掌握了射擊的基礎要領,雖不能百發百中紅點,可也基本都可以上耙的。

“今天都20號了我是否該去看一下呢?這麼偉大的時刻,這麼重要的機會,不去是不是太虧了。參加肯定是不可能了,去看看應該問題不大吧,好像這次風險也不大。幹嘛多想呢,去就完了。好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明天,哦還是後天去吧”徐凡又如往常一樣躺在院子的躺椅上,過著他的躺平生活。

22日一早徐凡照舊吃完早飯去西餐廳看了看,時至中午就去茶樓餐廳幫忙。與往日不同的是今日出門他帶上了他的那個手機和那把m1911。下午4點多徐凡在餐廳隨便吃了些糕點就出門了。

“去法租界望志路106號,哦,還是去博文女校吧。”徐凡出門就坐上了人力車。

七月的上海,彷彿被一股無形的熱浪緊緊包裹,空氣裡瀰漫著一種特有的悶熱與潮溼。傍晚的太陽還未西下,街道上,行人匆匆,或手持扇子,或頭戴草帽,試圖在這難耐的暑氣中尋找一絲涼意。

人力車穿行在弄堂裡,弄堂邊的小樹下老人們搖著蒲扇,聚在一起聊天納涼,孩子們則光著腳丫,在追逐嬉戲,偶爾傳來一陣陣歡笑聲,為這悶熱的夏日增添了幾分生機。然而,即便如此,也無法完全驅散那籠罩在整個城市上方的熱意。

大約過了20分鐘人力車在一橦房子邊停下了“到了,先生〞。

“好的,辛苦了,給。”徐凡一邊下車一邊拿了一塊大洋給車伕。

“謝謝”

徐凡下車後向前走了幾步,右手邊一幢磚木結構的石庫門建築上寫著博文女校,下面是門牌號(白爾路389號)。

這是一處融合了中西元素的獨特建築,它採用了典型的石庫門建築風格,這種風格在上海的歷史建築中頗為常見,既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的韻味,又融入了西方建築的實用與簡潔。

建築的外觀以青磚灰瓦為主色調,顯得古樸而莊重。門楣上雕刻著精美的圖案,雖經風雨侵蝕,但仍能窺見當年的工藝精湛。

徐凡跟門衛大叔打了聲招呼,並出示了身份證明(這是透過李文彬在工部局辦的)就向裡走了進去

走進博文女校,發現內部空間佈局合理,光線充足。徐凡雖不懂建築,但一進入學校裡就能感覺到這就是個求學作文的好地方,房子巧妙地融入了自然景觀。庭院中綠樹成蔭,花香四溢,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宜人的學習與休息環境。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地上,形成斑駁的光影,即使天氣悶熱都讓人感受到一種寧靜與和諧。

徐凡一邊走著,一邊四處張望著。

“是他,是他,就是他。〞忽然徐凡看到不遠處有個中年漢子風塵僕僕地照他走來,雖然看上去有點疲憊,但那一身的書生意氣,那眼裡的光,面上的笑都證明那就是他。當徐凡還沒回過神來就發現人已到眼前,見徐凡愣愣地看著他,就對徐凡微笑著點了下頭,徐凡愣愣地也點了下頭。

“唉呀!”等徐凡回過神來,馬上拿出手機開啟攝像頭,發現人已在遠處,只能拍下一個遠遠走動的背影。

“這算不算是點頭之交,哈哈哈”!徐凡並沒有追上去,而是繼續在校園內逛了會拍了幾張照就出門照著望志路106號樓走,兩處相距不遠不一會兒就到了,這是一幢典型的二層歐式風格的小樓,徐凡只用拿在手上的手機的攝像頭隨意記錄了一下,並未用相機,太突兀怕引人關注。發現小樓外有不少形形色色的人,也沒有多留就直接走過在不遠處坐上人力車回去了,這算是一日遊吧!

這一晚註定無眠!

時光怱怱,進入11月上海天氣轉涼,劉老師的實驗室也基本改造完成,準備進行第一次實驗,由於徐凡不怎麼懂,人又懶所以基本沒有過問,那前期的一萬大洋也已用完,徐凡又拿了2000給劉老師。

孩子們經過一年的學習基本學完了在校3年才能完成的學習量,估計再過3年應該能到中學學歷了。徐凡打算再過一年給孩子們請一個日語老師,畢竟知己知彼嘛。

除了學業,自已和阿強他們四個的槍法都已經比較好了,畢竟打掉了都有幾萬發子彈了,四個大孩子人也長高不少都快成好小夥了。

餐廳繼續賺著錢,孩子們繼續學習著,劉老師也在不斷改進中,而徐凡繼續躺平著,轉眼來到了1922年春節。孩子們終於又放假了。徐凡,李文彬和劉老師三人正坐在辦公室裡,

《小說另一個你》 第9章(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