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17章 司馬懿的震撼與擔憂 (第1/2頁)

五分音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秦漢百姓信鬼神,兩漢更甚。

就連皇權,都認為乃是神授。

秦漢的天人感應、神仙鬼怪、巫蠱截緯等精神信仰的產生與絕大多數民眾信奉鬼神有關。

呂思勉認為贏秦是一鬼神數術之世界:“若兩漢,固仍一鬼神數術之世界也。”

兩漢一喪葬風水極其繁榮,若不是因為信奉鬼神,漢代的墓葬不會如此講究,喪葬風水中有“葬先蔭後”觀念。

曹操作為這歷史時空中之人,自然不可能跳出歷史框架,所以在收到夏侯惇訊息後,頓時大吃一驚,於是立刻傳郭嘉來見。

郭嘉自然也不能免俗,但他卻覺得王垕此舉,定有其他用意。

於是曹操決定且隨他去。

夏侯惇這邊,把事情壓下兩日,得到曹操回覆之後,也只好按王垕要求,將文書發至各縣。

而王垕自己,則是開始命建築司開始測繪,民夫繼續往許都拉水泥、採碎石、挖河沙。

至於司馬懿,正好可以利用其才,做一些物料統籌職司。

王垕還將自己軍令傳至白馬,著關羽、牽招、高順、盧堂四將派出所有兵馬,自做捕網,捕獵蝗蟲。

一時間,整個河南尹,東郡,甚至西邊弘農郡都有兩個縣,所有百姓已經行動起來,開始捕獵,晾曬蝗蟲。

百姓只需將曬乾的蝗蟲拉到縣衙,便會由官府兌換為糧食,雖然五石才能兌換一石,但只經過數日,百姓就已經感覺到,這到底有多划算。

特別是在災情嚴重之地,那簡直就是撿糧。

曬乾的蝗蟲源源不斷的運往中牟縣懷恩亭。

懷恩亭內,數百人正忙碌的加工蝗蟲,蓋雞舍、買種雞、烤餅、造飼料。

而王垕準備的十五萬石糧,也僅僅在一個月內,就幾乎被兌換一空。

不過他並不著急,因為他這兩三年,在自己食邑可儲存了不少錢糧,畢竟要養一千多人,十幾萬石還是要準備的。

好在接近兩個月後,蝗災竟然已經控制了下來。

這兩個月,王垕就去了一趟白馬,一趟自己食邑,所有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修橋上。

他選擇的修橋地址是在卞水官渡段,也稱官渡水,此水自黃河分流而出,經歷兩千裡,導黃河之水入淮,河面寬五十步,古稱鴻溝。

五十步,也就六七十米左右,說實話,不需要動用兩千餘人的民夫。

但王垕要修建的,可不是一條跨越河流的水泥橋這般簡單。

他先是在河中修了一個數丈高的大橋墩,採用的乃後世普遍用的沉箱法。

沉箱法是一種常用的建橋墩方法。首先,在水中打造一個巨大的箱體,通常是由鋼筋混凝土製成。然後,將該箱體沉入水中,使其穩定在水底。最後,在箱體內注入泥漿或混凝土,使其固定在水底,形成橋墩。

光是這個橋墩就花了十餘日。

當然,在河中橋墩鑄造時,兩岸的橋墩也在同時澆築,共二十餘個橋墩,往兩邊延伸,越往後面越短。

他這是要搭建一座兩里長的大橋,如此才可以保證水面高度可以透過足夠高的帆船,也為將來通四輪馬車甚至汽車做準備。

王垕穿越之前是個老八零後,年少家貧,在工地幹過不短時間,這也是他有信心修橋修路修房子的原因。

這是老本行。

修橋墩、架樑,打模,澆灌混泥土,最後澆築橋面,那都是他曾經幹過的,雖然條件不如後世,但群策群力之下,竟然在兩個月後,將整個橋樑的架子打了出來,接下來就是灌注混泥土。

修一條長達一公里的大橋,這在此時,自然是一個浩大工程,但看著這跨越鴻溝的龐然大物,他的心情不下於幾個月前掃滅匈奴。

經過幾日觀察,王垕早就已經發現,司馬懿此時畢竟年輕,他已經理解曹操那時心情。

這麼年輕,再怎麼有狼顧之相,也自信能壓得住。

而且人的念頭和慾望,也並非一開始就有的,司馬懿也不例外。

他不可能一出道就想著要奪取這天下。

要是換做三年前,王垕多少會覺得此人兇險,但現在嘛,他覺得此時的司馬懿,在他眼裡,還是個有著理想的愣頭青。

整整三個月,一條長二里的水泥大橋,便宛如一條巨龍,橫跨鴻溝之上。

此橋寬三丈,兩側有紅磚水泥欄杆,雖無其他修飾,但拆模板之日,附近數縣百姓,爭相過來觀看。

《司馬懿一路走來》 第217章 司馬懿的震撼與擔憂(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