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使勁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
錢學森傳
王壽雲 等
錢學森(一)
錢學森,著名科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學、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許多開創性貢獻。為我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建立與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是我國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倡導人。
錢學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於上海,是獨生子。父親錢均夫(名家治,後以號行)是浙江杭州一沒落絲商第二子,少小就學於當時維新的杭州求是書院,曾到日本學教育和地理、歷史。母親章蘭娟是當時杭州富商的女兒。錢學森的外祖父欣賞錢均夫的才華,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民國成立後,錢均夫就職北京當時的教育部。錢學森在3歲時隨父到了北京,上過蒙養院(幼兒園)、女師大附小、師大附小和師大附中。
在北京師大附中時,對錢學森影響最深的幾位老師是:林礪儒、王鶴清、董魯安(於力),以及幾何老師傅種孫、生物老師俞謨(俞君適)、博物老師李士博和美術老師高希舜(後來是著名國畫大師)。林礪儒是校長(當時稱主任),他制定了一套以啟發學生智力為目標的教學方案。王鶴清是化學老師,他啟發了錢學森對科學的興趣,給他自由到化學實驗室做實驗的便利。董魯安是國文老師,在課堂上常常用較長的時間討論時事,表示厭惡北洋軍閥政府,憧憬國民革命軍北上(後來他去了解放區)。他的教學使錢學森產生對舊社會腐敗的深切不滿和對祖國前途、人民命運的無比關心。錢學森一次在圖書館借了一本講相對論的小冊子,書中第一句話提到20世紀有兩位大師:一位是自然科學大師A.愛因斯坦(Einstein),一位是社會科學大師列寧。錢學森當時對列寧這位大師還不甚瞭解。傅種孫那時已是師大數學講師,在中學課堂上把道理講得很透。錢學森後來認為,在初中三年級聽傅老師的幾何課,使他第一次得知什麼是嚴謹的科學。錢學森對老師們的教誨感激不盡,他後來說;“我若能為國家為人民做點事,皆與老師教育不可分!”
1929年中學畢業後,錢學森為復興祖國,決心學工科,考入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當時上海交大專重考試分數,學期終了平均分數算到小數點以後兩位,大家都為分數而奮鬥。初入交大的錢學森,對這裡求知空氣不濃而不滿,但也不甘落後,非考90分以上不可。在交大,錢學森非常感激兩位倡導把嚴密的科學理論與工程實際結合起來的老師,一位是工程熱力學教授陳石英,一位是電機工程教授鍾兆琳。
1930年暑假後期,錢學森得了傷寒病,在杭州家裡臥病一月餘,後因體弱休學一年。在這一年裡,他第一次接觸到科學的社會主義。錢學森愛好美術,在書店買了一本講藝術史的書,不曾想這本書是一位匈牙利社會科學家用唯物史觀的論點寫的。他從未想到對藝術可以進行科學分析,所以對這一理論發生了莫大的興趣。接著他讀了普列漢諾夫的藝術論、布哈林的唯物論等書,又看了一些西洋哲學史,也看了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冊)。讀了這麼多書,他感到只有唯物史觀和辯證唯物主義才是有道理的,唯心主義等等沒有道理;經濟學也是馬克思的有道理,而資產階級經濟學那一套理論,則不能自圓其說。休學期滿回到學校,錢學森開始接觸到共產黨的外圍組織,參加過多次小型討論會,從那裡他知道了紅軍和解放區的存在。小組的領導人喬魁賢,是當時交大數學系的學生,小組還有許邦和、袁軼群和褚應璜。後來喬魁賢被學校開除;錢學森和小組的聯絡也逐漸中斷,仍埋頭讀書,每學期平均分數都超過90分,因而得到免交學費的獎勵。在上海交大,好友有林津、熊大紀、鄭世芬、羅沛霖、茅於恭等。假期在杭州,因與學音樂的表弟李元慶思想相投而常交往,從他那裡略聞左翼文藝運動的情況。
在1934年暑假,錢學森從上海交大機械工程系鐵道機械工程專業畢業。尚未派定工作,就考取了清華大學公費留學,專業是飛機設計,兩位導師一是王助,一是王士倬。王助是我國早年航空工程師,設計製造了中國第一代飛機,他教導錢學森重視工程技術實踐和製造工藝問題。王士倬是清華教授。依照清華關於留美學生的規定,錢學森在1934—1935年到杭州覽橋飛機廠實習,又到南京、南昌空軍飛機修理廠見習,最後到北京參觀清華並拜訪導師王士倬,也見到王士倬當時的助教張捷遷。錢學森這次來京,看到北京在沒落,頗有感觸。
《錢學森傳讀後感50字》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