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取南極的鬥爭 • 一 (第1/3頁)
[奧地利]斯蒂芬·茨威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斯科特隊長南緯90°
1912年1月16日
今天,設立在南極南緯90°的科學實驗站取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這是為紀念最早到達南極的兩名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當年,他們各自率領一支探險隊,為使自己成為世界上第一批到達南極的人而進行激烈的競爭。結果是阿蒙森隊捷足先登,於1911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斯科特隊則於1912年1月18日才到達,比阿蒙森隊晚了將近五個星期。最後,阿蒙森隊凱旋班師,而斯科特等五名最後衝擊南極的人卻永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研究南極探險史的科學家們指出:阿蒙森的勝利和斯科特的慘劇,並不在於他們兩人的計劃周密與否,而是在於前者依據豐富的實踐經驗制訂計劃,後者憑推理的設想制訂計劃。阿蒙森斷定,人的體力和西伯利亞矮種馬都無法抗禦南極的嚴寒,唯有北極的愛斯基摩狗才能在極圈拉著雪橇前進,於是他用20條膘肥體壯的狗勝利完成了到南極去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則認為,狗的胃口太大,南極沒有可獵的動物來補充狗的口糧(事實並非如此,狗可以和人吃同類的食物),於是決定用人力拉著雪橇長途跋涉,終於使自己和四名夥伴在從南極返程時因極圈寒季的突然提前到來,在飢寒交迫之中死於體力不支。
發人深省的是,斯蒂芬·茨威格沒有為勝利者阿蒙森作傳,卻用他生動的語言,記述了斯科特的悲壯一幕。這是因為正如茨威格在本篇結束時所說:“只有雄心壯志才會點燃起火熱的心,去做那些獲得成就和輕易成功是極為偶然的事。一個人雖然在同不可戰勝的佔絕對優勢的厄運的搏鬥中毀滅了自己,但他的心靈卻因此變得無比高尚。”
——譯者題記
征服地球
20世紀眼簾底下的世界似乎已無秘密可言。所有的陸地都已勘察過了,最遙遠的海洋上都已有船隻在乘風破浪。那些在一代人以前還不為世人所知、猶如仙境般的迷迷濛濛的地區,如今都已服服帖帖地在為歐洲的需要服務;輪船正徑直向長期尋找的尼羅河的不同源頭馳去。半個世紀以前才被第一個歐洲人看見的維多利亞瀑布如今已順從地推動著轉盤發出電力;亞馬遜河兩岸的最後原始森林已被人砍伐得日益稀疏;唯一的處女地——西藏也已經被人揭開羞澀的面紗;舊的地圖和地球儀上那個“人跡未至的地區”(terraincognita)是被專家們誇大了的,如今20世紀的人已認識自己生存的星球。探索的意志已在尋找新的道路,向下要去探索深海中奇妙的動物界,向上要去探索無盡的天穹,因為自從地球對人類的好奇心暫時變得無秘密可言以來,足跡未至的路線只有在天空中還能找到,所以飛機的鋼鐵翅膀已競相沖上天,要去達到新的高度和新的遠方。
維多利亞瀑布,世界上最寬大的瀑布,地處非洲贊比西河上中游交界處。它從石床上直瀉而下,飛霧和聲響可遠及15公里。1855年11月英國傳教士,殖民者戴維·利文斯通來此發現後,以英國女王命名為維多利亞瀑布。尚比亞獨立後,恢復原名,稱莫西奧圖尼亞瀑布(theFalls‘Mosi-Oa-Toeja’),在洛茲語或通加語中意為聲若雷鳴的雨霧。具有邏輯頭腦的古希臘人設想世界是個球體,因而認為必然要有一個陸塊由極南方來平衡歐洲及亞洲——不然的話,世界就會翻轉而成南、北對調的狀態。公元2世紀的地理學家托勒密在他的地圖上就畫出了這樣一個地區,在已知世界的下面畫出一個跨越底部的大陸,取名為terraincognita(人跡未到的地區或未知的地區)。文藝復興期間,地圖繪製者堅持在地圖上畫出這個傳統性的大陸,但畫出的位置比托勒密所畫的還更向南,為terraaustralis(南方的陸地),又由於它仍是個未知的大陸,通常還附上incognita(人跡未到的)一詞。
但是,直到我們這個世紀,赤裸的地球還隱藏著她的最後一個謎,不讓人看見。這就是她那被分割得支離破碎的軀體上兩塊極小的地方,是她從自己造物的貪慾中拯救出來的兩塊地方:南極和北極——她軀體的脊樑。千萬年來,地球正是以這兩個幾乎沒有生命、抽象的極點為軸線旋轉著,並守護著這兩塊純潔的地方不致被褻瀆。她用層層疊疊的冰障隱藏著這最後的秘密,面臨貪婪的人們,她派去永恆的冬天做守護神,用嚴寒和暴風雪築起最雄偉的壁壘,擋住來往的通道。死的恐懼和危險使勇士們望而卻步。只有太陽自己可以匆匆地看一眼這閉鎖著的區域,而人的目光卻還從未見過它的真貌。
《人類群星閃耀時名言》 奪取南極的鬥爭 • 一(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