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二十二章 工業的道理 (第1/3頁)

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23章 工業的道理

在北平城外的鐵道小站,已經有了乘坐鐵道的乘客,但是很稀少,一天之中大多的時間段是沒有人的。

今天顯得有點特別。

這座小站的臺階上,竟然等候的有十幾個人,其中一個左腿是木架的人,打了一個哈欠。

“馬管事,昨晚沒有休息好?”

“家裡有點事。”

馬王宣振作了精神,語氣沉穩的說道。

“你現在可是小王爺身邊的紅人,家裡的事,隨手就可以解決。”人們恭維道。

馬王宣笑了笑,沒有繼續理會。

很快,人們重新恢復了安靜,在等待小王爺。

“來了。”

人們迎了上去。

根據小王爺的安排,他們將會去密雲,離北平將近兩百里,不是一兩天的事。

朱高熾見人都到齊了,直接下令出發。

二輪馬車比四輪馬車有很多缺點,但事物具有雙面性,二路馬車更加的靈活。

對道路的要求,比四輪馬車要低。

至於馬車的減震技術,西方也還沒有做出實質性的突破,而且自從古羅馬滅亡後,西方的四輪馬車在民間早就不流行了,主要是王室的象徵。

朱高熾感受著顛簸,乘坐的體驗並不愉快。

減震技術工廠倒是有,可北平通往密雲的道路,修的並不堅固,畢竟立國不到三十年。

不過西方工業革命後,減震技術是有所突破的。

不光是減震技術,還有很多在原來傳統技術上突破的新技術,都超過了中國。

這個時期的西方人,內部競爭激烈,對技術是不封鎖的。

各國頻繁出使中國,希望能恢復明中末時期的海上貿易,成為獨佔鰲頭的國家。

荷蘭派出了三次,葡萄牙派出了一次。

規模最大的,是英國的使團,在公曆一七九三年出使大清。

連發明才十年的熱氣球,都帶到了中國。

還有許多的其他禮物,包括四輪自動轉向帶彈簧和玻璃的輕便馬車,裝備有一百門主炮的“皇家君主號”風帆戰艦模型,英國軍隊普遍使用的燧發槍等。

這些都是西方引以為傲的新發明。

這些事物,都被“盛世”的乾隆拒絕並禁止了。

英國使團對清朝國內記下了大量的風俗人情的記載,包括繪畫了不少的圖畫。

使團的負責人,馬戛爾尼在日記中寫道:滿清至少在過去的一百五十年沒有發展和進步,甚至在後退,當我們每天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正在變成半野蠻人。

這篇日記,流傳後世,被選入教科書,成為了一道選擇題。

使團的結論。

就現政權(清廷)而言,有充足的證據表明,其高壓手段完全馴服了這個民族,並按自己的模式塑造了這個民族的性格。

他們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完全由朝廷的意識形態所左右,幾乎完全處在朝廷的控制之下。

這次使團帶回英國的大量資料,英國議會認為中國已經是個愚昧的國家,不再是理想國。

坐在二輪馬車上,沒有多餘心思的朱高熾,閉著眼睛,上半身隨著車廂晃動。

“小王爺,要不要再加層褥子?”馬王宣關心道。

小貴人年少。

路上辛苦,馬王宣非常擔心。

朱高熾微微搖了搖頭。

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中華重工是一個集團,並且在逐漸改變北平的生產方式,雖然自己成立了許多的部門為自己分擔。

但在許多方面上,都需要他來引領。

對於日後技術上的突破,朱高熾並沒有懷疑,反而持有信心。

唯獨在社會的分配問題上,讓他舉步維艱。

社會的分配,如果按部就班,以工業發展的自然腳步,需要以百年為程序。

而自己想要的更多。

不但要在三十年內完成工業革命,還要做出更先進的社會分配。

“小王爺,到了驛站。”

朱高熾被馬王宣叫醒,中止了思考。

從馬車上下來的,是中華重工的核心構架人員。

例如舵手周世豐,技術人員三萬,小九,王本,李二,管理人才徐寧,高長芳,高珍,自己的行政秘書馬王宣等。

他們是自己的左膀

《大明工業革命從北平開始》 第一百二十二章 工業的道理(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