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七百二十一章 不要臉的朱維明 (第1/3頁)

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麻那裡。

絕島北部規模最大的港口,每天都有輪船進出,一艘由廣東行省剛剛下水的新式輪船引起了港口人們的注意,如此大的輪船,令人們嘖嘖稱奇。

這樣先進的輪船,竟然是用來運輸鐵礦石。

利潤不高,勝在量大。

南洋地區,以及內地的南方煤礦鐵礦市場,完全被絕島的礦業奪了下來,絕島優質低廉的各類礦石,讓高麗地區以及塞北地區的礦石只能保住北方市場份額。

洪熙三年,全年鋼鐵產量七千萬噸,煤炭產量一億多噸。

已經超越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末期英國的煤鐵產量,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末,英國的煤炭產量佔據世界的三分之二。

絕島透過這些年的發展,如今每年高達三千萬噸的煤礦,四千餘萬噸的鐵礦石的運輸完全依賴船隻的運力。

歷史上明朝時期載重量最大的船隻是寶船,最高為八百噸,如今有了蒸汽動力,經過長足的發展,海面上航行最普及的輪船載重多為一千五百噸,如果是遠洋貿易,仍然以風帆動力為主,只有南洋的船隻主要以蒸汽動力為主,因為沿海港口方便獲得煤炭補給和維修。

整個大明的商船數量規模在四萬餘艘,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尾聲,英國船隻數量兩倍。

沿海貿易的船隻載重多為上百噸到數百噸不止,而絕島的煤鐵大宗貿易的運輸船則為大船,載重高達上千噸,運力上也遠超十九世紀初期英國船隻的平均噸位。

比起英國本土的煤鐵資源和開採條件,絕島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這些輪船使用絕島為運輸船特供的廉價煤礦,運輸使用成本大大降低。

絕島上的商行,主要是來自於高麗,其次是倭國,最後是南洋地區。

因為沒有關係,資本少等不利因素,那些背井離鄉的商人在高麗紮根,並且趁著大明在高麗的發展一併壯大,然後開始往南洋擴張。

隨著倭國的戰爭,大明工局第三任大掌櫃的上臺,對於民間商行的競爭採取了強硬的態度。

於是這些大商幫陸續紮根到了絕島。

絕島已經是商人們的根基。

絕島上有從大明遷移來的工人,根據工民聯合部的統計,大概有二十一萬人左右,隨著他們遷移來的家庭,人口接近一百萬。

除了這些大明工人,各大商行還吸收了當地大量的土著學徒工,根據各大商行的彙報,如果資料真實的話,土著學徒工的數量高達五六萬。

根據各個商行與學者們的研究和探索,絕島上的部落有五百多個,人口大概七十餘萬。

許多的部落因為生產力關係的變化,被商行們緊密的影響,至少三四十萬人受到了商行的改變,扭轉了原來的生活方式,開始定居並且根據商行們的指導開始農業生產。

三十萬的產業工人,讓絕島繁榮了起來,可是單一的產業,也有絕島離不開大明的貿易體系,可以說絕島的繁榮,完全是建立在大明的貿易體系裡的。

對標大明工局。

絕島的產業工人每天工作四個時辰,包括中午吃飯和午休的半個時辰,每旬三日假期,也就是每個月九天假期,端午中秋春節另外有將近一個月的假期。

普通礦工每個月的工錢高達兩元五角錢,比大明工局普通工人每個月兩元的工錢還要多出五角錢。

因為蒸汽機的使用,礦區有熱水供應,同樣建立了學校,醫館,圖書館,竹球場,蹴鞠場,歌劇院,工人廣場,工人花園.

聯記商行帶頭,只要是工作三年以上的工人,可以向商行申請建房貸款,商行給予低息,變相的開始插足糧票銀行的行業。

絕島因為行業的單一,從糧食到商品都需要內地的貿易。

經濟貿易的頻繁,刺激了經濟的迴圈,廣東福建交趾占城等地獲得了大利,與絕島的貿易關係越發的緊密。

六十餘歲的陳玉從北平出發,乘坐火車抵達占城,經過了長達半個月的旅程,然後又坐了十天的輪船抵達了絕島的麻那裡,也就是後世的澳大利亞達爾文港。

航行途中經過渤尼都司,沿著渤尼都司的海岸線航行,然後從文郎馬神宣慰司出發,途中經過數個島嶼補給,航線非常的穩定和成熟。

定位儀,赤道儀,牽星測量板等工具與新知識的引導下,大海上航行,船隻不用擔心偏離了航線,成熟的航線已經避開了暗礁,

暗礁是船隻發生海難最主要的兇手之一。

然後是極端氣候帶來的洶湧波

《大明工業革命從北平開始》 第七百二十一章 不要臉的朱維明(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