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七百二十四章 朱瞻基與朱瞻墉 (第1/3頁)

鍵盤戰鬥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巴里黑地區到木爾坦地區,也就是後世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直線距離不到一千里。

如果從交趾行省占城府出發,透過海上航線,需要繞過舊港宣慰司,透過馬六甲海峽,抵達南端海岸信德地區的距離有一萬餘里。

北天竺經濟最活躍的地區,木爾坦都督府,任禮的行府所在。

建造的房子越來越多。

大明工局體系開辦的水泥廠,木料廠,以及來自於撒馬爾罕的鑄造廠,冶鐵廠等大宗貨物,成為當地主要建築材料的供應區。

因為貨物的頻繁貿易,運輸的障礙成為了最大的難題。

關於建設撒馬爾罕到木爾坦地區的鐵道工程計劃,率先由鐵道工程部提出,獲得了大明工局的支援,以及都督任禮的贊成。

乘坐馬車,都督任禮在衛隊的保護下抵達了拉合爾。

原德里蘇丹國西北地區的平原成為了大明管理的地區,豐富的農業資源,彌補了西部七省的短板,完成了經濟貿易體系的閉合。

多年來興修的水利系統,以及灌溉體系,乃至於玉米、土豆、番薯等高產作物,終於獲得了朝廷的開放,開始在西部七省,以及巴里黑地區大量種植。

農業的恢復,帶來了糧食的穩定,糧食的增長,促進了地方的穩定。

不知不覺間,巴里黑這片不穩定地區逐漸的安寧,“火藥桶”的解決,又讓大明在整個西部的治理得到了保障,依託國內的經濟基礎,奠定了更大的貿易體系,也讓西部七省,以及拉合爾、巴里黑、木爾坦等天竺五省開始了富庶。

這些原本繁華的地區,雖然沒有恢復西方的商貿通道,靠著傳統的絲綢之路得到的繁華,但是因為依託大明的生產體系,走上了另外繁榮的道路。

但這個過程中,大明人的身影越來越多,土地上生活了更多的大明人,乃至於學校、道觀、佛廟,以及官方指定語言文字等,無形的改變了環境。

門口的春聯寫著大大的漢字,經歷了風吹日曬,已經泛白了起來。

土房和石頭房子仍然佔比不少,不過多了許多的水泥鋼筋樓房,以及三合土的瓦房,大明園林式建築風格逐漸昌盛。

穿著中制裝、工字服、長衫或短褂的人多了起來,許多人在路上遇到熟人互相行禮,談話充滿了平和。

禮的前提是溫飽。

只有吃飽了飯才會誕生更高一層的基礎。

大量的大明人的到來,不光帶來了繁榮,還帶來了文明,這些繁枝縟節,成為了當地人追捧的行為,當地的上層們學習禮儀。

道路並不像國內那麼寬廣,只是夯實了一些,鋪設了一層碎石頭。

任禮的馬車採用了國內的橡膠輪胎,乘坐更加的舒適,因為穩定性,又讓馬車的壽命延長,不像以往那麼容易損壞,又新增了更多的功能。

拉開了馬車窗簾,透過玻璃窗戶,任禮打量著拉合爾城,比較起木爾坦城與這裡的區別。

木爾坦商業更為發達,所以比這裡要熱鬧一些,但作為天竺北五省的行政中心,拉合爾城更加的莊嚴和大氣,有些設施是不計成本的。

人們頭上不再纏繞布巾,開始戴起了帽子,特別是國內流行多年的纏棕帽。

大明人喜歡在身上搭配玉器,這一點不光是高麗與大瀛島流行,南洋也流行了起來,西部七省和天竺也避免不了,這又導致緬甸宣慰司的玉器大為暢銷。

“農業品換工業品是無法維持的。”

任禮放下了簾子坐了回去。

雖然是武人,但是任禮並沒有放下學習,明白一些經濟的道理,知道如今拉合爾,包括木爾坦的發展已經陷入了瓶頸。

雖然還有餘地,不過改變不了質變化。

這也是他親自來總督府的目的。

郡王陛下也在,朱能迎接了任禮,經過了簡短的寒暄後,其餘總兵,以及地方上的巡撫或布政司也到齊了。

朱能是大明當下權力最大的武官。

天竺北有些地區施行三司制度,有些施行都司制度,總督理應是文官擔任,朱能是獨一份,更可見其在皇帝心中的信任。

六十餘歲的朱能,因為常年的奔波,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奔波了一輩子,比尋常的老人看起來更為的蒼老,但是並不影響朱能的威望。

“朝廷的底線是邊地不允許發展工業,只能成為內地的經濟迴圈補充,所以重點在於如今的撒馬爾罕算不算的上內地?”

一名官員丟擲了他

《工業從大明開始的小說》 第七百二十四章 朱瞻基與朱瞻墉(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