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二十八章 爭議 (第1/3頁)

笑論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十八章爭議

(連續兩天三更,今天就偷個懶,兩更了,明天繼續三更,晚上還有一更,大家見諒。)

司馬峰走上前也是檢視了病人的臉色神情,然後詢問了病人幾句,最後才摸了脈,退了下來,用時也不超過五分鐘,不過和王志剛才的表現比起來卻是高下立判,少了一絲灑脫和從容。

臺下的眾人還感受的不太明顯,不過認為這個洋醫生比王志多耽誤了刻一分多鐘,倒也沒有什麼,不過看在臺上的幾位內行眼中,卻是不然。

特別是謝國強和潘安民兩位杏林高手,自然看的出司馬峰有些勉強,要不是因為王志剛才看的時間實在太短,司馬峰擔心自己拖的時間過長讓人看輕,絕對還會耽誤幾分鐘。

要知道在中醫中,為人診病講究望,聞,問,切,正所謂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聞而知之者,聞其五音,以別其病。問而知之者,問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脈而知之者,診其寸口,視其虛實,以知其病,病在何臟腑也。

醫生透過望診,對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以測知內臟病變。

透過聞診,聞患者氣味,聽患者語言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等變化,以分辨病情的虛實寒熱。

透過問診瞭解既徑病史與家族病史、起病原因、發病經過及治療過程,主要痛苦所在,自覺症狀,飲食喜惡等情況。

透過切脈觀察脈象變化,辨別臟腑功能盛衰,氣血津精虛滯,從而確認病症。

中醫之道的望,聞,問,切四法是古人總結無數經驗,從而總結出的一套系統的診病體系,面對不同的病症,醫生可以採取不同的診法,有些病症只需要單純的望氣就可以確診,有的病症卻需要四診齊下,細細斟酌。

特別是最後的切脈,乃是確診病症的最後依據,要知道無論是病人的氣色還是聲音,症狀,在眾多的疾病之中總有幾分相似的症狀,但是這個切脈卻是差之毫釐秒之千里。容不得半點馬虎。

王志之所以從容,是因為他經驗豐富,閱歷豐富,治過的病要比司馬峰見過的病都要多上數倍,剛才三分鐘確診並不是託大耍酷,而是真正的神醫風範。

司馬峰自然是不知道王志的深淺,還以為王志故意賣弄,為了不失面子,這診斷可是有些大意了,王志站在邊上,冷眼旁觀,就知道司馬峰這在第一個病人面前就要栽跟頭。

首先司馬峰此時的心態已經有些急躁了,為了和王志分高下,連診斷也壓不下性子,養氣的功夫還是差了些。

今天雖然說是兩人比試,但是為人治病的時候就應該全心診斷,不要有其他的心理因素在內。

這也是王志先看的病人,要是司馬峰先看,王志卻不會去管他看了多長時間,那怕司馬峰只是掃了一眼就已經確診,他也會做到心中有數才會退下來,不說醫術,單單是心態,司馬峰就和王志差了一大截。

“兩位都已經確診了?”

看到王志和司馬峰診斷完了,何陽確認的問了一聲,見到兩人都點了點頭,才再次說道:“既然都確診了,那就請兩位去擬方子,思考治療方案,然後就請幾位評委過來確診。”

王志和司馬峰退到一邊,開始擬方子,寫自己的治療方法,而主席臺上的幾位評委也依次走出來檢視病情,有專人也同時將病人的所有化驗資料和這幾天的病歷遞了上來以供幾位評委參考。

等到幾位評委都檢視完畢,然後碰頭達成協議以後已經是一個小時以後的事情了,畢竟作為評委必須更加的仔細,他們的診斷也算是最終的參考,除非王志和司馬峰能夠難處足夠的依據說服評委,要是不然和評委診斷不一致的一方自然是診斷失誤。

“下面就請兩位將自己得診斷結果和治療方法交上來吧。”

何陽說完,王志和司馬峰都是交上了自己的診斷結果和方子,幾位評委拿起來一看,頓時面面相覷。

兩人的診斷結果倒是大同小異,這個病症是中風之症,也算正確,兩人的方子也基本相同,不過王志的方子卻和司馬峰的方子差了一味藥:黃芪。

王志和司馬峰的方子都是補陽還五湯加減,不過這中間一味藥相差,意義卻是重大。

雖然病症同為中風,但是中風也分很多類,中風是中醫學對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統稱。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發口角歪斜、語言不利而出現半身不遂為主要症狀的一類疾病。因為發病急驟,症見多端,病情變化迅速

《中醫揚名 笑論語》 第二十八章 爭議(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