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9部分 (第1/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把兩塊磚頭平貼在牆壁上,用雙拳抵住這兩塊磚頭,使他固定在牆壁上,然後用雙馬形的姿勢其體味這個後腰向前送的勁力,這個方法相當的好,很快就能找到自己的腰勁。

你只憑著胳膊的力量是堅持不了多久的,為了更做的更久,在這個定勢中,你會慢慢地把自己的勁力退到根節,最後退到腰上。

如果初學你是手掌發力的話,你會慢慢地把力量轉移到肘部,在轉移到肩膀。如果此刻你還在堅持的話,你會慢慢地把全身的力量沉到後腰上,藉助後腰的“挺力”維持這個樁法的穩固。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馬形大有長進。當年這個長進是當年的自己與自己相比的結果。這時候重新開始練馬形的時候,覺得腳底下輕靈穩固,有“土中行犁”的感覺。

在一天晚上,我和父親練拳的時候,父親給了我一塊小手絹,並告知了用法。我把小手絹攥成一團,握在手心打拳。突然覺得出拳時候,兩隻手的力量變的大不一樣。

握著手絹的拳頭打出的勁力陳實兇猛,與另一隻空手握拳的手有了較大的差別。我感到很奇怪,為什麼手心握著東西,打出的勁力就會有變化呢?

為了解開上述的問題,我做了很多試驗,最後證明,只要手心握著東西,打出來拳勁力就會變大。我用核桃、紙張、甚至小孩玩的彈球都做過實驗,證實了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只要手中握著的東西不是太大影響握拳的話,手心握著東西確實能提高打擊力度。

這就是“空”與“不空”的區別,這件小小的事情裡邊含著武學的大道理。

一個不練武術的人握拳,其實很難握的很實。拳的中間是空的,就是這一點的縫隙,也會影響到身體的整體發力。一個握拳很好的練武的人,如果在手心握著一團餐巾紙,也能幫助他增加出拳打擊的力度。

從馬形拳開始,我重新認識了形意拳門握拳和手型的重要,這一點點的縫隙就造成了打擊力量大幅度的下降,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到的事情。

“如人在荊棘林,不動即刺不傷。”這是佛經中的句子,我先借用一下。如果在荊棘林中我們動起來呢?

那就會刺傷。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和父親練拳的時候,在一種針葉松樹的旁邊,父親讓我衝著松樹的松針練了幾下。

我打了幾下馬形,尖銳的松針刺激了拳頭,這種微微的疼痛使我全身猛地“jǐng醒”興奮起來,一種與平時練拳截然不同的感覺油然而生。

哈哈!一種興奮的感覺,彷彿一股微冷的氣息從命門附近升起,自後背沿脊柱上升。“沙場百戰抖威風”這句話,終於讓我悟到了一絲感覺。

感謝那時候年輕,能一心一意的學點什麼。也感謝那棵松樹,沒有那些松針的刺激,我也許至今還不能領悟到“jǐng醒”和“jīng神抖擻”真切的含義。

jīng神抖擻、無中生有、龍虎交泰、怒髮衝冠、jǐng醒……等等許多類似的詞語,我覺得最早都是練武的人創造並說出來的,不練武功的人,身體沒有這麼敏感,是創造不出這些詞彙的,也永遠不會真正理解這些詞語的內涵。在古代也許只有和尚、道士、軍隊等那些專業人士才能“真明白”。

馬形練功力,猴形練奇巧。

這兩個形象結合起來,我家用了一個詞“馬上封猴”。

在《西遊記》中唐僧的白馬最後是“八部天龍”,孫悟空是“鬥戰勝佛”,地球人都知道,我說點地球人都不知道的。

《西遊記》也不是那麼簡單的書。

鴻蒙初開原無xìng,打破頑空須悟空!

唐僧取經第一關就是出了大唐國遇到老虎,在內家武術第一關就是心腎相交龍交虎匯。

古人認為天與地距離八萬四千裡,人的“心”與“腎”對應天地,距離八寸四分,心腎相交而四象和合。

唐僧第一關就遇到猛虎,那是含有“深、深、深”意的。

那是用外在的“假虎”,暗示內氣執行的“真虎”!

此之謂:“借假修真”是也!

什麼叫“斜月三星洞”?

那裡是“靈臺方寸山”?

沒有“道心”看不得西遊,也悟不得形意!

別看輕了西遊,也別看輕了形意!

回到這篇文章,也別看輕了“馬上封猴”這幾個字。

這兩個形象,我們交叉體悟慢慢的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諸君會定有所得。

馬形的

《話說形意拳之真諦》 第1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