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不歸之路 (第1/2頁)
永政651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經過片刻思考,封王禮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雖然世上盜墓賊眾,但對皇家陵墓構成實質性威脅者,不止發丘派、摸金者這些常見的群體,還有搬山派和卸嶺派的力量。
搬山門下掌握著生死相制的奇術,行跡飄忽不定;但對於丹珠的強烈渴求限制了他們對皇陵的威脅——只要不在皇陵中放置類似的寶物就無需過分擔憂。而卸嶺眾盜因其迅猛快捷的特點,專注於劫奪規模宏大的古墓,時常懷有叛逆之心,對付他們最好的方法就是動用大軍剿滅。
至於發丘摸金一派,雖精通風水選址理論,並由領頭人物帶著後漢時期的印章與令牌,表現出極度的自信,但如果沒有這兩個重要物件在手,這些人也不會貿然出手。
基於此點考慮,封王禮建議要想徹底剷除禍根,首要任務是毀滅發丘和摸金的象徵物,使得這種技術成為失傳的藝術,以此杜絕任何潛在的隱患。
聽罷封王禮精闢的策略,朱元章非常滿意,並即刻頒佈命令,在大明的領土內全面清剿所有參與盜墓活動的人士,力求一勞永逸地解決這一問題,以保證皇家陵墓長久的安全和平穩。
在漫長的歷史長流之中,那些神秘的盜墓者如同遊離的靈魂一樣,在中國的各個角落穿梭。
不論發丘摸金或者搬山卸嶺,他們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四面八方,成為了歷任朝廷的頭痛問題之一。
直到永樂皇帝的時代,情況出現了轉機。他決定採取行動,成功地追回並銷燬了標誌性的發丘印以及七張摸金券,從而消除了盜墓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
但是,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
那三枚古符依然如同霧中的幽靈,難以尋得,而卸嶺響馬的威脅也始終沒有消失。
不過,這些努力並非毫無成效。
起碼,在明代中期,盜墓活動確實有所停息,彷彿被歲月塵封。彼時,觀山太保一族因忠誠與智謀受到皇室的高度重視。
他們如同守護神般,自京南至京北,默默地保衛著皇家的秘密。
皇陵,這個國家最深處的秘密,緊緊地藏匿在 之內,外界一無所知。時光如梭,轉眼已是萬曆年間,觀山太保的 換成了被稱為地仙的封師古。他是天賦異稟的人物,精通風水星相之術。
在審查大明皇陵佈局之時,封師古敏銳地發現了朱元璋祖墳選址的問題。
夜晚觀察天象,他預見到這片土地的龍氣即將耗盡,因此向朝廷上奏,請求遷移祖墳以保住國運。但當時昏聵的君主並未聽取他的諫言。
國事日益衰敗,見此情形,封師古內心沮喪,遂託病離職,逃離 。
兩百多年的光陰飛逝,洪武年間的往事早已埋沒於歷史長河之中,朝廷終於許可封師古迴歸故土。
巫山腳下,封家的基業依舊穩固。
他們依賴開採礦脈維生,然而,封師古對世俗財物並不看重。
返鄉後,他日復一日地沉浸在煉丹和占卜的世界裡,偶爾回到雲遊狀態,帶著部下探索古墓,追尋千年沉睡的珍奇寶物。
某天,一則久遠的祖訓再次映入封師古腦海。它告誡後人:因盜棺材峽的古墓而興起的封家,
不能觸碰深埋其中的大規模古墓,因為它藏有能致族人毀滅的恐怖存在。
封師古內心的慾望既強烈又矛盾,這讓他無法剋制。
最終,他選擇遺忘祖訓,領著同伴闖入了烏羊王的 。
在這片神秘古老的墓【敏感內容較多,無法繼續輸出】
經過十多年的辛苦勞作,這座地下的殿堂終於成型,散發出迷人的光芒,引人嚮往。
封師古對世人宣稱,只有放下塵俗的束縛,才能換得清高的風骨,邁上成仙的路途。
他召喚那些志同道合之人,自願走入這個像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墳場,付出生命的代價來換取未來的仙道無窮。
他允諾,等到幾百年後的飛昇之時,將引領所有信徒返回人間,拯救蒼生,創造歷史性的偉大功業。
當時,觀山太保一族因為皇家的厚愛而聲譽日盛。
特別是封師古,精通各種巫術,近乎成了當地百姓崇拜的物件。
大多數家庭都無比信任他,許多男女老幼爭先恐後地投靠在他門下,學習那所謂的觀山指引的奧秘技藝。
不過,這套所謂高深的技巧背後,其實蘊藏著不少禁忌和危險。 血液、黑色的驢蹄、以及紅砂石這三件東西像是它們的天敵一樣。
只要
《盜墓:開局煉化金甲屍王筆趣閣》 第313章 不歸之路(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