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冬季生活(造車) (第1/3頁)
我只想鏟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要想富,先修路。
這個說法對原始社會來說也足夠有效。
在確定好明年的耕種區和畜牧的位置後,張洪又規劃起了熊部落範圍內的道路鋪設。
所謂這世界上本沒有路的,走的多了,也就成了路。現在熊部落前往各處,都是沿著族人經常行走、踩踏形成的羊腸小道,這些小路有的被掩蓋在草叢裡,有的要穿過一些樹林,但無一例外,這些小路要比直接穿越草叢和樹林要方便一點,僅限於行人,再大一點的話,就無法通行了。
有道路連線居住區、畜牧區、耕種區和漁獵區等功能區域的話,不僅能提高族人在這個區域的運輸速度,還能提升運輸量。
以秋天採集粟為例,當時發現粟的地方離部落居住區,也就是2個多小時的步行距離,大概在7-8公里,而運送不到500多斤的粟,部落的一半人出動,居然還花了兩天的時間才將整片粟田給收割完成。
當時如果有了一條哪怕是一米寬平整的道路,那行進速度肯定能再快很多,而且運載量也會提升。
張洪的計劃是先鋪設一條從居住區通往未來耕種區的道路,整條路長大概3公里,自北向南,從部落山洞的位置一直向南延伸出去。
修建這條道路也不算簡單,需要將道路沿途的雜草、亂石清理掉,再挖開地表,填充石子和礦渣做成地基。
道路修成後,將會把很多原本需要繞路的地方給拉直,部落成員就不用穿過灌木叢和溪流,往來至少能節約1個小時的時間。而且如果條件允許下,可以視情況再修幾條延伸至其他部落的道路,方便與其他部落的交流,同時加強部落間的貿易往來。
至於提高運載量,在還沒有掌握畜力的時候,最方便的就是車了。張洪已經在嘗試製作輪子,只要輪子造出來,車也不是什麼問題。屆時,只要在小溪上搭一座橋,那麼通行的速度就會大大加快。
得益於部落掌握的初級冶煉技術,在鐵礦石和煤礦充足的情況下,熊山等5名族人已經“轉職”成了固定的鍊鐵人員,並且成立了鐵匠鋪。
除非情況緊急,他們已經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樣參與狩獵。
而鐵錘、鐵砧等工具的出現,讓部落高爐產出的生鐵,經過鍛打、淬火之後,生產出來的鐵器質量也有很大的提升。
鐵製工具的進步,又反過來推著木材加工工藝的進步,這就讓張洪安排了樹杈等幾名族人搖身一變成木匠,能夠製作一些簡單的木製工具和生活用品。
由於剛剛起步,部落現在能用的木匠工具僅僅限於斧頭、鋸子、刨子和鑿子,偶爾會製作一些釘子,但有了這些基本工具,部落的木製用品也在逐漸變多。
比如桌子,就是四條木棍撐著一塊木板,但製作好之後,它的用處就慢慢地在部落裡體現了出來。現在張洪和巫的房間裡,炕上會放著一張矮桌作為茶几,而房間裡會放著一張更大的桌子和幾把椅子,其他族人很是羨慕,經常找藉口去他們房間裡體驗一下這些傢俱。
張洪悶在房間裡也有十來天的時間了,除了吃飯,幾乎每天都會往熊山和樹杈那邊跑,他需要他們兩個配合著,把木桶和車輪給製作出來。木桶的理論其實很簡單,就是將十幾塊木板圍成一圈,再在底部安裝上桶底。
但原理簡單,動起手做起來卻十分困難。幸好有了鋸子和刨子,讓加工平整的板材不再是奢望,再加上張洪這幾天搗鼓出來的墨斗和尺子,方便了在木板上進行尺規作業,畫出來的圓和規則圖形也更標準。
經過這些天的努力,木桶所需要的木板已經做好,而桶底也提前做了出來,只不過漏水的問題仍然需要解決。
來到木工坊,樹杈在木桶周圍,用花費眾多精力打造出來的鐵圈把桶一箍,裝上桶底,一倒入水,水就從桶身、桶底等縫隙處流了出來。換句話說就是桶密封性太差。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張洪先將桶底給確定下來,然後用他那並不精通的數學給大致算了一下每片木板的尺寸;接著,在每片木板的長邊兩側,一邊用刀削出凹槽,另一邊削出凸起,兩塊木板能夠拼接到一起相互咬合;在所有木板咬合後,在每個縫隙裡,還用浸了動物油脂的麻線和草木灰混合在一起,填充到縫隙中;
最後就是用繩子將整個桶身捆紮起來,防止開裂。經過這樣處理的桶,已經能夠用於提水、存水,只不過用沒多久,就需要晾乾、在介面和縫隙處再次進行密封。
而車輪,製作起來就稍微複雜一些了。
首先是車輪主體的
《史前部落遊戲》 第23章 冬季生活(造車)(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