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7章 回到部落 (第1/3頁)

我只想鏟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巫帶著人在石部落參加集會的時候,張洪已經將部落的今年規劃給定了下來,並在空閒的時候,帶著族人一點點地準備各種建築所需的材料。

來自後世的經驗,讓他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和未雨綢繆的行動準則,現在部落所做的事情,無論是生產各種工具還是準備材料,其中所蘊含的技術,放在後世工業化高度發展的時代,任何一個小作坊或者手工達人都能給手搓出來。但對於十幾萬年前的原始社會,沒有材料沒有工具,無論哪一樣單獨拿出來,都是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才能解決掉的事情。

四月底,距離粟播種下去也有50多天了,這段時間降水少了一些,還好粟本身是比較耐旱的,而且臨近小溪,取水灌溉也很方便。留在部落負責照顧粟田的族人們,都提著水桶,從小橋下面提水,然後放到驢車上運到田裡,再由族人們挑水一桶桶地澆到地裡。

春種一顆粟,秋收萬顆子,不實際體驗根本體會不到種地的辛苦。種植粟,一開始讓部落裡每個人都感覺到新奇,但過了一段時間,能夠保持這種激情的人就少了很多,到現在,要不是部落裡的分工,族人們都不會主動地來田裡進行照料。

可張洪不打算跟族人們解釋太多,除了跟巫耐心地說過幾次,打消了他的疑慮外,其他的族人,只有在看到豐收時的景象後,才能知道這些不起眼的粟,是他們今後生活的保障。

現在這些不起眼的粟,幾百畝連成一片,綠油油地,看起來就讓人心情愉悅。在播種完成粟開始發芽後,粟苗只有五六厘米高的時候,張洪就有意地將弱苗給拔出,只保留一些粗壯的幼苗,用後世的話叫做間苗,讓這些留下的粟苗獲得更充分的營養。

要想盡可能地提高產量,就需要進行合理密植,在不影響單株產量或單株獲得一定產量的前提下,增加種植密度。合理密植可以協調穗數、粒數、粒重三者之間的關係。

密植就是增加每畝株數,保證單位面積上達到一定的有效穗數。在一定條件下,合理密植配合適當的栽培措施,就可以使個體發育少受影響,群體發育與個體發育協調發展。構成產量的三個因素的乘積達最大值。從而獲得高產。

今年是第一年進行種植,所以密度並不高,但密密麻麻的粟杆已經將土地表面給遮蓋了起來,從遠處看,就是一塊巨大的綠色草地。

除了要往田裡跑,其他事情也需要關心。

張洪最近忙的不可開交,少了巫和十幾個族人的勞動力,族裡剩下的人從早忙到晚上:雞鳴時起床,洗漱吃過早飯後,狩獵的隊伍在熊大熊二的帶領下,外出狩獵、佈置陷阱,熊奇、羽落則帶人探查更遠的地方;而部落剩下的一半人手中,還要有一部分去放養牲口、雞鴨,採摘蘑菇;甚至一些大一點的孩子跟著部落的婦女,還要在附近的菜地裡澆水、捉蟲,幾乎沒有玩耍的機會;

熊火熊灶則需要準備族人的午餐和晚餐,另外,還要有幾個人去發現的新的麻地、野生粟田和周圍進行查探……

部落裡連製作陶器和打鐵的工作都不得不在白天上午的時候停下來,因為原材料沒有足夠的人手去開採和運送,更別說準備建築材料了,現在族人們每晚天黑後回到部落,除了半個時辰的學字,剩下的時間都倒頭就睡。

族人的辛苦張洪看在眼裡,但部落要發展,只能苦一苦族人。

要在冬天來臨前,讓族人比去年過得好,達到今年年初規劃的目標,積累足夠多的糧食,只能將一切空閒的時間給利用起來,將一切能用得上的人給發動起來,爭取各項工作的順利推進。

張洪跟熊山經過好幾天的努力,終於把鐵鍋給創造了出來。

鑄造鐵鍋,最難的是在於如何保證鐵鍋在各處的厚度大致相同。

張洪想了很多辦法,也做了很多嘗試,但大部分都失敗了,製作出來的鐵鍋,要麼太厚,跟陶器一樣,無法使用;要麼就厚薄不均勻,受熱也不均勻。

經歷了多次失敗,最後只有一種辦法勉強算是成功,就是使用模具。

模具為兩個半球形的黏土塊,一個向外凸,一個向裡凹,兩塊模具一結合,可以合到一起,而在結合處的邊緣,用小木塊或者泥塊稍微墊一下,就能產生大概2-3毫米的縫隙;模具在使用的時候倒扣在工作臺上,還需要提前進行加熱,防止太冷鐵水倒入就凝固。在底部正中開上一個小孔,鑄造時,將融化的鐵水倒入小孔,順著縫隙將模具中間的空隙填滿;

然後等待冷卻,取下模

《史前部落電影完整版免費觀看》 第37章 回到部落(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