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一首三國曲 (第1/2頁)
滄薄青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臥龍村,秦氏不過是個外姓,也就老秦家一家獨有,本地居民賈姓是第一大姓,近乎佔據了百分之八十,另一部分則姓林,本來一個臥龍村四個自然村的人口不及一千,還有一大半的青壯年在在務工,臥龍村發達後,像是溫州樂清的柳市鎮,工廠之多,人口之密讓人咋舌,不但以前的人回來了,每年更是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外來打工者進入,在臥龍村,你只有是原住戶,大可以與那河裡的螃蟹橫著走,這是屬於他們的驕傲。
那些年,虎子、豹子、小彪、童童還有很多很多,編織成一個龐大的江湖,年輕人熱血,總想著肆意馳騁,行俠仗義,或是如田伯光式的採花大盜,橫著把劍睡在柳枝頭,偶遇小女子路過,調戲兩句,也可霸氣的一伸手: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想從此路過,留下做壓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夢。
要說將義發揮極致的當屬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的《水滸》,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宏偉巨著將人物性格栩栩如生,大環境下的無奈,躲入梁山的無奈,面對朝廷的無奈,三個無奈讓秦三代為首的一幫混世魔王直接將這部名著踩在了自己腳下,覺得就一個梁山格局太小,而三個無奈晚來悲極,最後近乎落了個全軍覆沒的下場,從當時的環境看,水滸好漢不可能會有另外的結局。
想比一本《水滸》,《三國》顯然更符合他們的胃口,亂世起,群雄割據,問蒼生,誰主沉浮?常山趙子龍一杆長槍依在,在萬軍之中七進七出,取敵將首級於無二;諸葛輕搖羽扇,定計於荊州;周瑜風流倜儻,一場赤壁之火將曹操南下的大軍燒了個灰土塗臉,自此名動天下;相比於在各方面都佔優的曹操,劉玄德心懷天下,不惑年間,三去隆中草廬,終得臥龍,有了千古一對——隆中對的問世,隆中對雖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完結,孫權使計,關羽大意失荊州,最後慘死於個無名小卒馬忠之手,關羽的死,劉備要付一半責任,如果他不在那封私交的書信上寫上便宜行事四個字,關羽不會死,荊州不會失,格局大不同,如果他能及早的告知諸葛亮,結局也不同,就因為如此,晚年的劉玄德一直在內疚中,東征報仇是他的一個夢,可他卻死在了尋夢的路上。繼續為隆中對而奮鬥的諸葛,遇到了個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劉阿斗,晚年死於北伐的路上,隆中對不了了之,可也硬生生的三分了天下。
《三國》氣勢恢宏,動則數萬雄兵橫於馬間,縱意恩仇,殺的那叫一個天昏地暗,男子漢大丈夫,頭頂天、腳踏地,腦袋被割了不過碗大的疤,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三國》格局開闊,在風雨飄搖的日子,群雄逐鹿,董卓、呂布開啟的序幕,到各方諸侯問世,一曲江湖,一個天下;有江湖的地方自然少不了美人,貂蟬、大喬、小喬、替諸葛縫製羽扇的黃月英,讓這個熱血的江湖多了幾分兒女柔情。
秦三代身邊的一群人就特鍾愛《三國》,上課的時候看,下課的時候也看,上廁所的時候還是抱著一本書,如果能用五分的勁力在正課上,有些人也不至於過早的丟了課本,在哪個犄角旮旯等待著明君投誠。
當初各夥計可都是有自己的標號的,有的稱自己為黃忠,有的則叫關羽關二哥,遇上重樣的也簡單,按江湖規矩,在操場上幹一架,誰贏了誰可以得到封號;也有些自詡的文人,像周瑜之流的風流雅士也簡單,寫一封情書看哪位更能博得女孩子的好感。
秦三代不是沒有青春過,曾經也有很幼稚之時,痴迷於諸葛的個人魅力,他有現在的思想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已是因為臥龍這位雅士的那份心胸,早年的諸葛亮還是挺幸福的,家庭和睦,父親是個小官吏,家裡有點小錢,還有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叔,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和平常小孩子一樣野。
在他年幼時,身為郡丞的諸葛亮父親進入徐州時,遭遇叛軍,不治而亡;又遇青州軍大屠殺,舉家搬遷;母病難走,諸葛亮隨叔離去,可並沒有安穩,那一年他叔也死了,死於自己人之手,諸葛亮艱難逃出,他這一生就是在艱難困苦中度過,曾得一神秘老乞丐在幼年時的點撥,弱冠的諸葛亮已表現出了不一般的軍師才能,在隆中學舍,曾舌戰群士子,嶄露頭角,又對弈巧勝襄陽大儒,聲名鵲起,草廬論辯,諸葛亮勝龐士元,正是當時被人稱為鳳雛的龐統,隆中臥龍,待時而起。
所有人都以為諸葛亮將展翅高飛,海闊憑魚躍了,他卻不急不躁,每天留戀於家中良田三畝,親自拖了鞋下去犁地,改造水車,完全沒有一個讀書人該有的傲氣,臥龍、鳳雛名動天下時,來隆中邀請的人如過江之鯽,數不勝數,他以一鄉野之士拒
《文梟的含義》 第二十五章 一首三國曲(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