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頁)
曾氏六合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那與一般動物並無兩樣,所以心志之養,自然顯得大而貴了,而口腹之慾,自然顯得小而賤了。
人世間,對於輕重緩急、貴賤大小的觀念不清楚的人很多,譬如官吏貪圖小利,接受賄賂,因而斷送了百姓的福祉、國家的發展。又如學生平日不知用功,只知投機取巧,企圖考試僥倖得分,這樣對於自己的學問絕無幫助,而且良心也會不安,這些都是以小失大、以賤害貴的具體事例。所以必須是身心並進、靈肉一致的人,才是一個完美的人。
問題與討論
1�孟子以“牛山濯濯”比喻什麼?研讀本章,你有什麼感想?
2�孟子所云“自暴自棄”,與現代人所認知的“自暴自棄”有何異同?請說出你的看法。
3�孟子之“求放心”和現代人所說的“放心”,意義有無差別之處?試舉例項以說明之。
4�“操存舍亡”與“養其大者為大人,養其小者為小人”有何關聯性?請說出你的看法。
三、存理克欲
仁、義之道是孟子思想的核心,而仁、義發自人的本心(良心),因此孟子主張存養本心,保持其純然至善。本節首先編列“養心莫善於寡慾”章,說明存養本心之道在於剋制口、鼻、耳、目等慾望。若能養心,自然彰顯義理,而能在死、生、義、利之際,知所省察,知所抉擇,因此編列“魚我所欲也”章為第二章。人若放失本心,不擇手段,惟富貴利祿是圖,無恥敗德,殊為可鄙,故編列“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章為第三章。實踐仁義之道,必然加以擴充,修己以安人。是以君王為政治國,當依仁義而行,君臣、父子、夫婦、兄弟等人倫之際,都懷仁義以相接,然後才能“王天下”,故編列“孟子見梁惠王”章、“宋將之楚”章為第四章、第五章。虞舜時時積德為善,居天子之位,使人人各得其所。存理克欲,將仁義擴而充之,必將達此境界,故編列“雞鳴而起”章,次於末。
(一)
孟子曰:“養心①莫善於寡慾②。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③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盡心》下·三五)
章旨
孟子強調存養本心之道,莫善於寡慾。
註釋
①心指人類本有的善心。
②寡慾減少私慾。寡,少,此處作動詞用。欲,口、鼻、耳、目……等的慾望。
③不存焉者本性不存於心的情況。焉,代詞,指“心”。者,代詞,指“情況”。
。 想看書來
孟子卷·論性善(8)
析論
人類的嘴巴喜愛嘗可口的滋味,鼻子喜愛聞芬芳的氣息,耳朵喜愛聽悅耳的音樂,眼睛喜愛看美麗的景觀……只要口、鼻、耳、目、四肢與外在的事物相接觸,就會產生形形色色的慾望。這些屬於生理作用層次的慾望,往往使人陷溺其中,不能自拔。於是本有的善心就墜入人慾之海,載沉載浮;(新浪讀書獨家首發)若不及時援救,必將沉淪滅沒!
面對人慾橫流的危機,孟子提出瞭解決之道。孟子主張人類應該減少慾望,節制私慾。寡慾的效果,在於減少外物的誘惑,更進而彰顯善良的本心,使我們的生命超越生理的層次,提升到義理的境界。孟子相當含蓄地指點:一個人要是能寡慾,就算有“義理不存於本心”的情況,恐怕也是很少吧!反之,一個人要是多欲,必然深陷物質慾望之海,無法自拔;在這樣困絕的地步,還能保持本心,也是很少的。如果喪失了本心,試問人和禽獸又有什麼不同呢?
當代科技急速發展,人類的生活水準日增月進;而各種物質的享樂,更是花樣翻新,誘惑世人!人心為之陷溺,良知因而矇蔽,亂象紛呈,罪孽橫行,比比皆是。比方說,汽、機車原是用以便利交通的,卻成了某些人飆車的工具,為的只是滿足一時的快感!電腦原是研究學術、改善生活的利器,卻成了某些人巧取豪奪、經濟犯罪的工具,為的只是滿足個人的私慾!如果人人都能節制慾望,存養本心,必能以此善心,妙運科技,福國淑世,對人類有深遠的貢獻。
(二)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①,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②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
《孟子大學中庸是儒家經典著作嗎》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