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投矛器 (第1/2頁)
我只想鏟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投矛器實際上是介乎於投石器、標槍、重型羽箭之間的一種投擲類兵器。
前世熊洪看過很多荒野求生的影片和小說,對這種東西的結構也基本上有個瞭解。
投矛器通常是一條扁平的骨頭或木板(長30-150厘米),板上裝有矛杆托架和握把,握把上有指槽。出現在太古時期,在考古發掘時曾在上舊石器時代(公元前一萬二千年至一萬年)地層中發現投矛器。澳洲土著、巴西印第安人、美拉尼西亞人以及其他一些民族都曾將其作為狩獵武器使用。
熊洪從一棵樹上鋸下來一截樹枝,打磨後製作成一個粗糙的投擲工具,這種工具後面一端有橫檔或者一個短尖頭,用來托住木矛的尾部;在木棍的前方一端綁上一個像是Y形的樹杈,用來賦予投矛器的射向;將整個投矛器打磨光滑,在它光滑的面上放置經過改造的短矛,短矛尾部會鑽個圓孔用來適應橫檔尖頭,把矛粗的一端支撐在橫檔上,使用時用力一推再往下使勁揮的時候,把矛就能推向目標。因為投矛器延長了手臂這一槓杆,從而可以使矛投出時的初速度加大,提高它的殺傷力。
擲矛器的矛槍與部落現在使用的擲矛最大不同處,就是裝有羽毛尾翼與配重件,從而獲得更穩定的飛行軌跡及更遠的射程。拋投裝置可以為骨或木質,長半米左右,大體由牽掣機構、槍桿托架以及握把組成。牽掣機構用的是卡槽,這種拋投裝置與投石器相類似,都是為了最有效,更省力地提高殺傷力與射程的力學裝置。
擲矛器結構簡單,很快就做好了一副。
熊洪首先要試一試,他做了幾根矛槍,初始的時候,還有些不習慣,但實驗了幾次之後,能夠準確地在30米以內擊中半人高的靶子,這比他用弓箭有效多了,讓他很是滿意,就是不知道熊巫學會之後,會不會比他還要熟悉。
其他族人也嘗試了一下,發現這個東西不像弓箭那麼複雜之後,很多人就愛上了這種武器——包括曾經瘦弱的骨語。
骨語現在感覺長胖了一些,雖然這才一個月的時間,但每日三餐飲食規律,又加上睡眠質量也好了,白天還會組織一些輕運動的事情,她臉上肉眼可見地豐腴了起來。
骨語對這個擲矛器很是感興趣,看到熊洪族長做過幾次示範後,主動上前嘗試。熊洪只說了兩遍要領,又做了一次示範,骨語就已經學會了。
而且學的還很快,不到十五支擲矛的速度,就能在30米以內,準確命中樹在那裡的靶子。
這個發現讓其他人也躍躍欲試,並很快得到了滿足——熊洪又參考自己和骨語的使用體驗,對擲矛器做了一些修改,再次製作出來的擲矛器,很快就在族人手中開始學習起來。
經過半天的訓練,留守在部落的族人們,大部分人就掌握了這個武器。
這讓熊洪還有些擔憂,一方面,族人中又出現了幾個天賦異稟的,能夠十發九中達到這種恐怖的命中率;另一方面,這個裝置結構太過簡單,熊洪害怕在以後存在的部落衝突中,被別人仿造去從而對自己部落造成威脅。
不過現在想這麼多沒什麼用,真到了那個時候,熊洪肯定還會有其他辦法的,甚至一些更好的武器也能被製作了出來。
不過這也給他提了一個醒,等這次回去以後,就要把這些族人身上的皮甲給做出來。
“鹿皮,你學會了嗎?”熊洪叫過來幾個人,都是對擲矛器上手很快的族人,“帶著他們和新的武器,去找到熊皮他們,讓他們儘快掌握這個武器。”
投矛器簡單而實用,甚至新加入的族人中有體型瘦弱的,經過訓練,也可以借之洞穿大型野獸的皮毛,給它們造成一些傷害。
“學會了,族長,”鹿皮在訓練上雖然天賦不高,但這個也掌握的差不多了,“我們現在就過去。”
有了擲矛,就能在遠距離給這些牲口們予以打擊,擾亂它們的隊形,造成恐慌,這樣部落就能從中尋得機會,抓到更多的牲口回來。
對於這些遷徙的動物,熊洪還是奉行儘量減少殺戮的方式,一方面,部落現在並不是很缺食物,雖然魚肉佔比很多,讓族人們說話都帶著一些魚腥味,但至少有食物穩定供應;
另一方面,這些遷徙的野生牲口中,搞不好就有野牛、野驢子這些能夠充當畜力的動物,光殺了吃肉,也有點可惜;另外,就是一下子宰殺這麼多肉,也不太方便儲存,現在氣溫在白天的時候還沒結冰,宰殺掉的肉類如不醃製,就很快腐敗了。而食鹽,除了三餐使用的,現在已經沒有剩下多少,所以用來醃製肉類
《史前部落電影免費觀看全集高畫質版》 第170章 投矛器(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