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8部分 (第1/4頁)

水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十四章 “我的數字新娘”

14.1 “消費者”的末日

前面已經指出,當你購買錄影機的時候,你其實是在反抗大眾文化。儘管這種反抗的力量極其微弱,但它已經表明,你有這樣一種天性——希望在一個內容儘可能豐富的領域作出自己的選擇而不是由他人來包辦自己的視野,包辦自己的趣味、感受和思想。當你購買電子遊戲機的時候,你同樣也在反抗大眾文化。儘管這種反抗同樣微不足道,但它已經表明你不甘成為一個在感覺上受人奴役,無聊又無能的看客,你不甘成為一個老是身穿睡衣半躺在床上,漫不經心地嚼著口香糖看電視的“觀眾”。一句話,你想成為一個保持活力、有所作為的人,而不是做一個未老先衰,在各種家用電器的簇擁下頤養天年的“消費者”。

這些,是人皆有之的“善端”。這一在兒童和少年身上表現得格外明顯的善端有可能發揚光大,但更可能在平淡無聊的歲月中被擺在家中那個“白痴盒子”徹底消蝕掉。於是,你在精神和肉體上開始“發福”——雍腫而懶散。由於你在做一個人時盡心盡力,生命的能量淤塞在你的體內。你獲得了一個典型的“消費者”體型——這幾乎是你的個人生活的唯一的“成果”。《廊橋遺夢》這本具有明顯的大眾文化色彩的小說的男主人公羅伯特?金凱(他自稱是“最後一個牛仔”)對女主人公發表過一段反大眾文化的“宣言”:

我照相不是按原樣拍攝,我總是把它們變成某種反映我個人的意識、我的精神的東西。

我設法從形象中找到詩。雜誌有它自己的風格和要求,我並不總是同意編輯的口味,事實上我不同意的時候居多。這是我煩惱之處,儘管是他們決定採用什麼,摒棄什麼。這就是透過一種藝術形式謀生所產生的問題。人總是跟市場打交道,而市場——大眾市場——是按平均口味設計的。數字擺在那裡,我想這就是現實。但是正如我所說的,這可能非常束縛人。他們允許我保留一些沒有被錄用的照片,所以我至少可以有我自己喜歡的私人收藏。……做買賣的人總是把一種叫做“消費者”的東西掛在嘴上。這東西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個矮胖子穿著皺巴巴的百慕大短褲,一件夏威夷襯衫,戴一頂草帽,開酒瓶和罐頭的扳子從草帽上搖搖晃晃掛下來,手裡攥著大把鈔票。這段與全書的內容形成反諷的“宣言”表達了一箇中肯的觀點:大眾文化說到底就是消費者文化,或者說“矮胖子”文化。只有在大眾時代,“發福”才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和文化現象。它是文化的生命力開始衰微,人在文化上從少年、青年時代步入中老年時代的象徵。

數字技術是注入到開始老化的文化中的激素,它使人和文化重新進入“青春期”,重新獲得愛動的天性。作為啞終端的電視使人慵懶地半躺在床上和沙發上,而電腦以它的“互動性”使人們從沙發和床上起來,坐在桌前。它讓人與它“共舞”(“跳舞”這一行為形象地體現了“互動性”、“交往”、“溝通”等概念)。電腦客觀上起到了為人和文化“減肥”的作用。想讓電視這個既聾又瞎,四肢麻木的“啞終端”、“白痴盒子”來與人“共舞”無異於開玩笑,即使給它配上“置頂盒”之類的助聽器也無濟於事。這個白痴盒子很難聽懂稍稍複雜一點的話,它對你的要求和感受無動於衷。它至多可以充當一個玩偶,一個弄臣。你想借助於它來有所作為如同諸葛亮想扶起那個“扶不起的劉阿斗”。正如吉爾德所說的:互動性是電腦的功能,而不是電視的功能。一個可以通向劇院、博物館、教室、金融系統、購物中心、郵局的“交通工具”是與電視的特性大異其趣的,而千千萬萬的美國人熱切希望他們的個人電腦具有這些功能。因此,所有相應的活動當然是屬於電腦產業而不是電視產業。

PC世界造成了一個環境,這個環境是與對於消費者電子學戀戀不捨的落伍者心態格格不入的。儘管人們把大量的時間耗費在與電視的“娼妓化交往”中,但人們在擁有“電子新娘”後會無情拋棄它。人畢竟不是嫖客(性的“消費者”),青樓畢竟不是家。據統計,自1989年以來,美國計算機的上網率從不到10%上升到60%。1994年加入 Internet 的電腦大約有1500萬臺,而1989年則不到1萬臺。幾年之內,上網的電腦將以每月15%的比例上升。早在1985年,比爾?蓋茨就宣佈:

電視是一種被動的娛樂。我敢打賭,人們希求的是互動性娛樂,選擇不同的路徑,從機器中得到對於他們已經學會的東西的反饋。

幾乎過了十年(1994年10月)

《“孤獨”》 第2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