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部分 (第1/4頁)

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身份之謎

西印度洋群島上的開曼島,在1503年被哥倫布發現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依然荒無人煙。到了17世紀,著名加勒比海盜開始在這裡設立大本營。英國作家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小說《金銀島》,描述的就是在這片荒蠻的島嶼上探寶的故事。關於財富的夢想,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就一直在廣袤的西印度洋延續著。

但這些散落在西印度洋,星羅棋佈的小島資源實在太貧乏了,傳說中的金銀島上的寶藏只能用另一張方式去實現。這些曾作為西方宗主國殖民地的小島,透過離岸金融中心,建立起與全球各個市場的勾連,那是一種晦明晦暗的吸金術。

開曼島,這個人口只有4萬多人的群島,從本世紀初開始和中國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絡。中海油、百度、匯源等聲名顯赫的公司都和這個小島有了瓜葛——他們的註冊地都是這個只有200多平方公里的小島。

牛根生為了挽救蒙牛,在致長江商學院校友和中國企業傢俱樂部的萬言書中,籲請國內企業救蒙牛於水火,以免被外國投行和跨國乳品巨頭染指,淪為外人品牌。

牛根生犯了個巨大的錯誤,他忽視了一點,網際網路時代資訊的透明度,會將罩在企業家身上的光環和神秘變得毫無價值。

上市的蒙牛乳業是一家外國註冊的公司,其實早已經不是什麼秘密。儘管越來越多的內地企業透過在海外註冊控股公司,反向收購內地資產的方式紅籌上市的進入海外資本市場,但說蒙牛是一家外國的公司,很多人感情上仍然不能接受。

然而,一旦進入了資本大鱷牽引的軌跡,即使是牛根生也不能左右他所創辦的公司的身份和血統了。

創業與夢想

近乎被鄭俊懷流放的牛根生來到了北京大學,騎輛破腳踏車,四十多歲的人,跟十*歲的大學生一起上課。牛根生那時已經有個中國社科院研究生的文憑,於是他給自己定了個“教師進修”身份。

這時候的伊利幾乎是對“牛”系的人馬進行了一場近乎清洗的行動。這些人從伊利離開的牛根生舊部,希望牛根生能另起爐灶,闖出一片天地。

牛根生決定重新創業了。他試過去開飯館,但被人砸了場子。他決定還是做奶業老本行。

1999年1月,牛根生等人集資,以100萬元註冊成立了蒙牛有限責任公司。公司的地點,在一個七拐八拐才能找到的一幢已經很破舊的樓房裡。日後,在蒙牛和牛根生已經功成名就的時候,曾有電視臺的人到這裡來拍外景,搞得周圍的居民很是不解,這樣一幢破樓有什麼好拍的?那時候牛根生還沒有從伊利完全撤身,所以企業的法人代表並不是牛根生本人。

100萬元,幾乎等於白手起家。這點錢連購買裝置都不夠,更遑論開拓市場和渠道了。

牛根生創業之時,伊利股份早已上市,牛根生自己就親身經歷了1元的職工股飆升到42元的造富故事。對資本市場的懵懂憧憬,從這間公司在簡陋的租用場地創立開始,就已經在牛根生腦子裡紮根了。

但對企業初創時的牛根生來說,生存和生產是第一位的。

田無一壟,房無一間的蒙牛開始了他們的“虛擬聯合”。

1999年2月,從伊利離開加盟蒙牛的楊文俊率部8人遠赴冰城哈爾濱,跟一家液體奶公司洽談接管。這家企業當時經營不善,正缺管理人才。按照蒙牛的說法,有人有漿無船,有人有船卻不划槳。蒙牛就是那個把船和漿,還有划船的人搞在了一起。

蒙牛的液態奶順利貼牌。

接下來,其他產品就可以如法複製了。

透過為合作方出人才、出標準、出管理、出技術、出品牌,蒙牛運作了8個困難企業,盤活7�8億元資產,實現了雙贏:一方的資產得以啟用,另一方的品牌得以確立。

1999年3月8日,第一本蒙牛CI手冊完成。

1999年4月13日,第一批蒙牛牌純牛奶問世。

1999年5月1日,第一批蒙牛牌冰淇淋上市。

1999年7月3日,第一批蒙牛全脂甜奶粉上市。

蒙牛的快速發展,使得資金飢渴症迅速地來到這個新興企業。於是,公司成立不到半年,牛根生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對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造。當時蒙牛轟轟烈烈的發起人是10個自然人。他們是:牛根生、鄧九強、侯江斌、孫玉斌、邱連軍、楊文俊、孫先紅、盧俊、龐開泰、謝秋旭。從那時起,這些人始終是“蒙牛”財富故事中的主人

《蒙牛十年財務資料》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