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部分 (第1/4頁)

朝令夕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然了,晁錯最大的錯誤,是太相信皇帝了。他認為他忠心耿耿,他認為他一心為公,他認為他一往無前,他認為他奮不顧身,他認為他給皇帝出了這個好主意,皇帝怎麼著也會保他!沒想到——文帝、景帝雖然在歷史上算是好皇帝了——他們同樣是要殺人的。

這就是晁錯之錯,他太急於成功了,他就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負,幹成一件驚天動地、轟轟烈烈的大事。他也太個人英雄主義了,他不知道即使是一個英雄也是需要有後援的,也是要有後盾的。而他這種孤軍奮戰,是既無後援——朝廷的大臣不幫他,也無後盾——最後皇帝也不幫他,捨棄了他,漢景帝實際上是用其計、殺其人。在這些人的眼睛裡,晁錯也好,或者是其他什麼功臣,比方說韓信、竇嬰這些人也好,都不過是他的狗和馬,不算是人。用得著你的時候,他會用;用不著的時候,他就殺——這是歷史的教訓。

當然,晁錯畢竟是袁盎第一個提出來要殺的,所以晁錯的死還是和袁盎有關係。那麼袁盎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既然晁錯是君子、是忠臣,是不是意味著袁盎就是小人、是奸臣呢?

袁盎與士(1)

袁盎和晁錯確實搞不來,但袁盎不是小人,按當時的標準看,他的道德品質不亞於晁錯。司馬遷為袁盎和晁錯作傳,說袁盎的道德品質是宅心仁厚、慷慨仗義、聰明睿智、老成謀國,堪稱“無雙國士”。所以,袁盎傳記的篇幅還要多於晁錯。袁盎兼有國士和俠士之風,然而,這樣一個“仁心為質,引義慷慨”的人,“好聲矜賢,竟以名敗”。他正直無私,卻被稱為小人;他忠心耿耿,卻慘遭橫死。那麼,袁盎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

袁盎和晁錯是搞不來的,他們兩個勢不兩立到什麼程度呢?只要袁盎在,晁錯就不坐下;晁錯坐在那兒,袁盎就不進來;兩個人不能在一個地方吃飯,不能在一個地方說話——可謂勢不兩立。

我們已經說過,晁錯是對大漢王朝政權的鞏固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人,那麼袁盎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晁錯的死與袁盎是有關係的,是袁盎首先向漢景帝建議殺掉晁錯的,所以歷史上往往把晁錯之死歸罪於袁盎。其實,這個是有點冤枉的。

因為第一,是晁錯首先提出來要殺袁盎,袁盎才向漢景帝提出來殺晁錯的。用現在的話說,袁盎這可以算是正當防衛,頂多也就是防衛過當。

第二,袁盎向漢景帝提出的建議是一個個人建議。這個時候的袁盎已經被罷了官、貶為庶民,是這樣一個沒有身份的人。他所提出的完全是一項私人建議,而真正最後決定殺晁錯是朝廷大臣正式打了報告,漢景帝做了批示的。

第三點,晁錯被殺以後,吳楚雖然沒有退兵,但是殺晁錯在政治上還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一些觀望的、中立的國家就覺得吳楚兩國師出無名了。這對於後來平定吳楚之亂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

但是,按照我們中國人的觀點——我們中國人的思想方法往往是種二元兩分的方法——鬥爭的雙方這一方如果是正人君子,另一方肯定是小人,一定是奸臣。既然歷史上肯定了晁錯,那就要否定袁盎:晁錯是忠臣,袁盎就是奸臣;晁錯是君子,袁盎就是小人。所以歷史上也有很多人,用“小人”、“奸臣”這樣的詞語來稱呼袁盎。

實際上不是這樣的,袁盎不是小人,也不是奸臣。他是一個很正直、很正派的人。

我們都知道,西漢初年有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叫做呂氏之亂。就是漢高祖劉邦去世以後,呂后專政,呂后去世以後,漢廷的大臣們聯合起來平定諸呂。而在平定諸呂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人就是當時的太尉周勃,也就是後來平定吳楚之亂的太尉周亞夫的父親。周勃平定了呂氏之亂,安定了劉家的江山,當然是大大的功臣。所以漢文帝繼位以後,對於周勃是非常地尊敬:周勃在上朝的時候是得意揚揚,退朝時——我們看很多歷史題材的電視連續劇,可以看到這樣的場景,就是在宣佈退朝的時候,是大臣們跪下來說吾皇萬歲萬萬歲,由皇帝先走,這是一般的禮儀——周勃先走,文帝目送之,這是很高的禮遇。

有一次剛好袁盎就在旁邊,就問漢文帝,陛下覺得周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漢文帝說,周勃乃“社稷臣也”。什麼叫社稷之臣呢?就是能夠和國家、和君主,同生死共患難,休慼與共,榮辱與共——這樣的一種大臣,就叫做社稷之臣。袁盎說,不對!周勃是功臣,但不是社稷之臣。漢文帝問他為什麼,袁盎說,您想想看,當年呂后專政的時候,周勃就是太尉,手上掌握著全國的

《易中天漢代風雲人物音訊》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