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1/4頁)
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好像很古老的漢代結的樣子。
(陸華 整理)
程十發(1921— ),原名程潼,上海松江人。當代著名畫家。1938年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攻讀國畫。1946年入上海工業銀行,任秘書。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在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任美術創作員,1952年進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56年參加籌建上海中國畫院,任畫師。1983年任西泠印社副社長。1984年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黨總支副書記,赴香港中文大學講學。1990年任吳昌碩藝術研究協會會長。現為上海中國畫院院長、中國文聯委員、中國美協理事、上海美協副主席。1992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先進個人獎。1993年被授予上海市文化藝術傑出貢獻獎。在國內外多次舉辦個人畫展,深獲好評。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李煥之、李群口述:觀忘“魯藝”(1)
李煥之:要談概況,我也只能談音樂,其他的方面我也不太熟悉。因為我一到延安就到了“魯藝”。1938年8月我到了“魯藝”,是音樂系第二期。我到了以後,聽說第一期也剛畢業不久。也不是畢業,那個時候“魯藝”學制叫做“三三制”,就是第一個三個月是第一學期,第二個三個月是出去實習,然後第三個三個月又回到“魯藝”來上第二個學期。那麼按原定計劃應該是9個月才能畢業。但實際上在當時的戰爭環境裡,第一學期結業以後,大家就多半到前方去了,到了前方,由於工作需要,一般就回不來了。第一期的,聽說也就是八個同學。現在好些同志已經都不在了,像安波、鄭律成,李麗蓮。李麗蓮當時是唱歌的,是個歌唱家。還有的同學可能現在都改行了,不一定搞音樂,不一定在文藝界了。第二期同學就多了,有將近四十個。現在好多音樂界的一些老同志都是第二期的。
李群:他們第二期有一個特點,就是有一大堆廣東人。所以我們那個時候跟他們開玩笑就說他們是廣東佬,像李寧、梁寒光,李鷹航,還有鄭波為,葉寧。葉寧不是現代藝術局的這個葉寧,他現在在綏遠工作了。另外還有李煥之。
李煥之:都是不同時間從不同的地方去的,但是在一起正好廣東人多。第二期的情況現在瞭解的同志很多。有的情況找李寧呀,找那個王元方呀,他們都知道。第二期,當時我們“魯藝”音樂系教員很少,呂驥是系主任,教員就是向隅同志和唐榮枚同志兩個,一共就是他們三個同志。冼星海是11月初來的。二期音樂系,也可以說“魯藝”在當時就是延安文藝界比較集中的地方了。當然另外還有像“文抗”也還集中了不少的作家、文學家。還有些別的文學藝術團。但是“魯藝”是集中的。從整個音樂工作來說,那個時候歌詠活動相當活躍,“魯藝”的師生都經常出去教歌。那個時候延安的一些機關學校,也提出要求讓“魯藝”派人去教歌,而且為他們創作校歌。
李群:負責教歌,也給老鄉教歌。去給老鄉教歌不是單獨教的。經常幫助秋收,或是生產,甚至修飛機場,穿插著教歌的工作。
李煥之:那個時候正好有一個修飛機場的任務,就是延安城東門外,修一個飛機場。當時那個地方還不是一個開闊地,老百姓在那裡修飛機場活動。
李群:“魯藝”最早是在北門外,在北門外時間不太長,從1938年4月魯藝建校,到了1939年7月底搬家,有一年多的時間。搬家搬到橋兒溝,要從城裡到橋兒溝就必須經過那個飛機場,所以這個飛機場對我們來說熟悉極了。
李煥之:我們都參加勞動,那個時候“魯藝”的同學參加修飛機場的勞動,休息的時候教老鄉們唱歌,那個時候安波填了很多這種填詞的民歌,相當流行。他編了一些民歌,抗戰的民歌。編出來教給老鄉唱,很容易上口。
李群:“魯藝”出來的同學創作的作品都是容易上口,並且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李煥之:我們10月底結束了學習,就準備要工作了。正好那個時候冼星海來了。正好是日本飛機轟炸延安的頭一天。第二天就轟炸了。(注:此處記憶有誤,延安第一次遭日機轟炸是11月21日,冼星海抵延安是11月3日。)
李群:冼星海那個時候是跟我一塊來延安的。那時我出去了一下,我再回來的時候,就跟他一個車,那個車是華僑送給毛主席的。
在路上,我不知道他是冼星海,他當然不能把他的真實的姓名告訴我,因為一路檢查非常嚴,從西安到延安要過很多的關卡,他這個身份要說出來,當然就不
《開啟我的演藝生涯》 第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