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苗家有高人 (第1/3頁)
甘莊柳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說到馴獸師,杜興說了這樣一件事:“我手下有個苗疆的人,說他們家族代代養蜂,人人會吹笛子指揮蜂群。但近幾年,風雨不順,菜花、野花年年早早凍死,所以,年輕人紛紛離開苗疆出來找飯吃,他因此才來到我們這裡當馬倌吃糧。”
李應罵道:“杜興!你向來老成本分,這些傳言你聽聽就好,哥哥面前你就不要當做真有其事來講了!”
我一聽反倒來了興致,就對李應說道:“這個你還真責怪錯了。杜興說苗人馴蜂未知真假,但歷史上能聽懂禽言獸語的卻大有人在。”
李應笑道:“這個我還真沒聽說過。”
於是,我給他倆講了中國古代能聽懂禽言獸語之人的故事:例如《藝文類聚》記載,秦國第四代國君秦仲懂百鳥之語。《左傳》上有個人叫介葛盧,他來自東夷國(估計是少數民族),出使魯國時,他在賓館裡聽到牛叫聲,就說:“這頭牛生了三頭小牛,都被殺了用作祭祀。”接待的人很好奇,就問他,你是怎麼知道的呢?介葛盧說,牛的叫聲就是在控訴這件傷心的事啊。這是第一次記載有人能聽懂獸語,後來還有人考證說,東夷國只是個泛稱,《列子》上說這個國家其實是介氏之國,這裡的人都能聽懂六畜叫聲。這個國家的“外語”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根據《左傳》記載,介葛盧出訪發生在僖公二十一年(公元前651年)。
一百多年後,魯國也出了一個懂“外語”的人,他就是孔子的女婿兼學生——公冶長。不同於東夷國的人,公冶長擅長聽的不是獸語,而是禽言。這事記載在南朝時期的人在註釋論語時記載公冶長的特長裡。有一天,有一隻鷂鷹來告訴公冶長:“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隻死獐,你來吃肉,我吃腸。”公冶長答應後就前往了,果然找到一隻獐,然而他並沒有想把腸子給鷂鷹吃的意思。鷂鷹因此心中產生怨恨。過了不久,那隻鷂鷹又像上次一樣來通報,說群鳥相互召喚去清溪吃死人肉,不一會他就看見一個老婆婆在哭,說他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公冶長說看來清溪那裡那個死人就是你兒子了。老婆婆去看,果然是自己孩子的屍體。但問題是誰殺了老婆婆的兒子,公冶長成了頭號嫌疑犯,沒人相信他能聽懂鳥語的理由,於是他被投入了監獄。後來公冶長在監獄聽麻雀鳴叫,不由笑了,他告訴獄卒:“麻雀唧唧喳喳,說白蓮水邊有裝糧食的車翻了,公牛把角折斷,糧食收拾不盡,招呼去吃。”獄吏不信,派人去看,果然如此。公冶長用實力洗脫了自己的嫌疑,這大概是外語被髮揮效果最大的一次。
漢朝的雲中太守魏尚不知道是不是公冶長的傳人,三國人謝承在他的歷史著作中說魏尚精通鳥語,難怪他在雲中和匈奴作戰,屢戰屢勝,懂鳥語,那可是重要情報來源啊。三國時期魏國的管輅也懂鳥語,《三國志》中的管輅本身就是一個神人。有一次,他去縣令家裡做客,聽見喜鵲的叫聲很急。管輅就說:“向您急報,東北方有一婦女昨天謀殺丈夫,卻誣陷西邊鄰人是兇手。今天黃昏就有人來告狀了。”後來,果然有人告狀,有了喜鵲的提示,這個縣令很輕鬆就破掉這樁殺人案。東漢的侯瑾,人們不知道他懂不懂鳥語,但他看見白雀和黑雀一起飛,就感嘆說:“君子和小人在一起,天下看來要大亂了啊。”於是披髮入山,不再出來。也不知道白雀和黑雀哪個是君子,哪個是小人。這大概是歷史上最奇葩的辭職理由。
除了能聽懂常見的禽言獸語外,還有人能叫懂猛獸的語言。南朝梁時有個人叫沈曾照能聽懂老虎的話,有一天聽見虎嘯,就知道要打仗了,很快就開始徵兵。至於老虎為什麼知道打仗這樣的國家機密,卻沒有給出解釋。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在《烏鶴贈答詩序》詩裡說:“餘非冶長,不能通其意。”自恨沒有公冶長的本領,聽不懂鳥語。但是後來的傳說裡,他的孫子白龜年具有了這本領。據記載,白龜年到嵩山遊玩,在這裡遇見了成仙的李白,李白送給他一卷天書,告訴他:“學會了就可以辨識九天鳥語、大地獸言,再好好修行,就可以成仙。”白龜年好好學習,果然什麼鳥獸的話他都能聽懂了。白龜年遊歷潞州,當地太守宴請他,請他表演一下。這時候正好兩隻鳥雀鳴叫著飛過。白龜年就說:“城西有人把穀子灑了,群鳥去吃了。”又聽見馬鳴,白龜年說:“馬槽裡的飼料太燙了,不能吃。”正好清明祭祀,太守買了二十隻羊殺了祭祀,但是有一隻就是不肯上前。白龜年就過去和這羊對話,告訴太守說:“因為這隻羊懷孕了,羊羔快要生了。”太守留下那隻羊,果然後來就產下了一隻小羊羔。白龜年這本領是跟李白學的。雖然沒有記載青蓮居士懂鳥語,張
《梁山不高聚好漢求下聯》 第105章 苗家有高人(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