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8章 以工代賑 (第1/1頁)

林二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司事周芃在高郵已經多逗留了好幾天,已經宣完了旨,又去了各家水泥作坊,仔細察看了水泥的完整生產過程。 於是,他便帶上了毛滂為“秦剛剋制天花疫病”而再度請功的奏章,啟程回京了。 為了讓這份奏章更加令人信任,毛滂又拜託了太醫局丞錢乙與其一同回京作證。 才送走周司事他們,回到軍衙沒顧上喝口茶的毛滂就聽得有人通報:秦剛求見。 “快快請進。”毛滂一聽甚為開心。 這幾天,一則他要陪同周芃去檢視水泥生產,二則也是知曉秦剛父子倆入了秦家莊族譜,一定還會有其他很多的事情要忙碌,便給了他們一起自己安排的時間。 而此時,他心裡一直就有幾個問題想找秦剛問問。 秦剛進來,畢恭畢敬地行禮。 毛滂擺擺手,示意上茶,又差人去把參軍金宇叫過來,隨意說道:“秦承務現在已入秦家族譜,便是少遊兄的族弟,少遊又是本官之摯友,如此說來前番叫你秦小友,倒也是沒有錯啦!” 秦剛道:“毛知軍對學生有知遇之恩。學生這官身也是因知軍所薦而得,當是飲水思源,不敢在此稱大,知軍還是直接喚學生本名為好。” “無妨,我還是叫你秦小友更顯親切。”正好此時,金宇進來,毛滂便開口說到正題,“正好,子規你過來了,就直接來問秦小友吧。” 金宇點點頭道:“眼下匯總了災後災民的安排情況,我倒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按理說,南門安置營的人既因水災逃來、之後便遇了天花,是最難安排遣散的。可事實情況卻是,南門安置營中的人散得最多,時間也最快。現在反倒是北門與東門這兩處的人,大部分仍然滯留在營地,兩邊管理的虞候每日都來叫苦不迭。” 秦剛微微一笑道:“金參軍一定已經去調查過南門安置營的災民之去向吧?” 金宇點點頭說:“我的確去調查了一番,發現離開的人大部分都是去了城中五大家的的水泥作坊當了工人。所以我就十分好奇,秦承務是如何說動得了這些百姓的?” 秦剛看了看毛滂,發現他也同樣感興趣,便起身而言:“不知毛知軍是否還曾記得,學生當初所提的救災方略中第五個字?” “第五個字,應該就是導。”毛滂點點頭應道,“小友提出災後要‘疏導災民,以工代賑’,只是後來眾官吏廳議時,對這八字理解不一,爭論頗大,也就擱下不論了。” 秦剛說:“歷來官府來賑災,莫過於開倉放糧、賑濟物品,外加勸勉安撫。但學生認為,這種措施無異於揚湯止沸。你們想想,士紳搭起來的施粥棚,總有結束施捨的一天,所以,災民在這裡無論能夠吃多少頓,終歸還是解決不了自己的下一頓飯在哪裡的問題。所以這種救災方式,簡單、易行、也容易看到,可是實際能夠起到的作用,只能用蜻蜓點水來形容了。” “其實,細觀過去每一次的災情結束,真正讓災民擺脫困境的,依然只能是他們自已的努力。因為只有重新找回田地,把莊稼作物種出來,把東西生產出來,才有可能給自己帶來源源不斷的生活所需。而躺在那裡等待官府救濟,要麼躺成了刁民懶民,要麼最後成了餓民蔽民。” “所以,我才提出,救民莫若導民。我們應該把手頭最寶貴的救濟財物,投放在可以引導災民自救的地方,又或者是在過去很難召集人手所做的事情上面。譬如修壩、築堤、鋪路、蓋房等等。在南城外的那些人,學生只是告訴他們,躺在那裡吃救濟糧,又稀又少又吃不飽,而且隨時都會沒有。但是如果去水泥作坊做工呢,自己的一日三餐可以吃飽,下了工還可以拿到餘錢買些米糧養活家裡的妻小。這兩個選擇由他們自己來選,自然就很少會有繼續躺在那裡的了。” 金宇若有所思地問:“那麼,秦承務覺得,南城外的這種方法可否推廣到北城、東城?” “既不可,也可!” “此話怎講?” “所謂不可,是因為在之前疏導城南的災民就有數百人之多,我高郵水泥會社目前只有十二處窯房,容納之力已到極限,又怎能應付接下來的城北、城東兩處?而所謂可,是指以軍府之力,視高郵轄境,嗷嗷待工之處何止十幾處,可用來疏導災民去處的地方處處皆是。” 毛滂還是有點猶豫:“秦小友所言的‘以工代賑’,本官聽了也甚為認可。只是此等做法,向來沒有常例,只怕眾官僚推行不下去。” “誰說沒有常例呢?”秦剛笑笑,這些日子,他在秦家莊睡足軒中把那些書也翻閱得差不多,關於過去一些典籍中有關賑災方面的策略他也看過了不少,“《晏子春秋》就有記載,齊景公之時,‘飢,晏子請為民發粟,公不許,當為路寢之臺,晏子令吏重其賃,遠其兆,徐其日,而不趣。三年臺成,而民振。故上悅乎遊,民足乎食。’這便是最好的例證。”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宋之風流才》 第38章 以工代賑(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