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2章 和姓 (第1/2頁)

酒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姓大多是納西族,得姓始祖為被稱為四支系之首的‘’禾‘’,古文禾和意思音都相同,就演變為和。四支系分別是‘禾’、‘束’、‘葉’、‘梅’。

另外在唐堯時代,祝融氏重黎的後人羲和,掌管著四時天地氣候。由於過去純粹的農業社會,不會像現在有些專家吃飽了說農民太輕鬆,種地很賺錢,造成現在種地累的孫子似的,卻不如出去打工,跟那些做大生意的更無法相提並論。

那時候農業是重中之重,地裡不打糧食,你再大的能耐也得餓肚子。所以管理四時農耕的官員,地位比其他同級別的都高。

正由於羲和地位顯赫,他的後人以羲和為榮,就有了和氏。

豫劇《穆桂英掛帥》有這麼一個名段: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天波府走出來,保國臣。。。。。。

唱段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這個轅門怎麼回事,可能就算是冷知識了。

過去行軍打仗,紮營非常有講究。

在大門口,距離中軍大帳,也就是領導住的地方要有三百步的那麼遠。一來防止對方狙擊手,所以領導要住在射程之外。二來也得顯示將領的威嚴,三者則是萬一有危險,領兵的將軍有思考並做出決斷的短暫時間。

從大門到大帳這段路,稱為轅道。

大帳前五十步,左右兩邊是立旗杆的地方,每天升旗儀式,或者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就在這個位置進行。

兩杆大旗的中間,稱為‘’和‘’,管理這片地方的,就是和令。而轅門則是在在‘’和‘’以外二十步的距離,就是沒有門的轅門。

和令可不是誰都能幹的,必須得是有一定資歷水平的中級以上軍官擔任。所以擔任過和令的軍官後人,就有以官職為姓的。

同樣是官職,周朝設立的有受和。

具體來說,受和就是專門負責皇宮大內的飲食。包括吃什麼菜,什麼口味的,是不是乾淨衛生,廚師有沒有健康證等等。當然啦,那個說相聲的,說負責鶴頂紅品鑑,也屬於這個職位。這個雖然沒有上面那個和令露臉,但好歹也是當官的。所以很多八輩子沒做過官,也沒有姓氏的老百姓,就以前輩的官職為姓。

另外宋穆公名字叫子和,他死後把國君位置傳給了侄子,而把親兒子趕到了外國。不過人家可不是整了多少外匯才跑出去的,而是為了仁義。所以宋穆公的後代子孫中,就有以穆、和、戴為姓的,這一支三個姓氏同宗同源。

楚國羋姓有個卞和,也就是發現和氏璧的那位,他的後代子孫,有以卞、和為姓的。這兩個姓氏的這一脈,也是同宗同源。

和氏璧的故事咱們都知道,我就不多說了。

那麼,和珅還有日本那個和盛道夫算不算和家人呢?誰來審批這個事,評論區留言吧。

上古帝堯時候,有四個柱國,也就是四位大臣,稱作四嶽。分管東西南北,其中就有和家兩位,和仲跟和叔。不過這種屬於傳說中的人物,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

西晉,晉武帝執政時期,有個叫和嶠的大臣。

那時候按規定,中書監和中書令同乘一輛車入朝,為了一來不堵車,二來也算是減少碳排放吧。雖然那時候都是馬車,但馬也有排放啊。記得某專家曾經說過,讓咱們中國人都別吃雞肉,理由就是養雞造成溫室效應。

當時的中書監是荀勖,這人心機比較深沉,屬於會見風使舵的主。而和嶠時任中書令,就是因為看不起荀勖的為人,就不願意跟他同乘一輛車,這就是和嶠專車的來歷。

跟西晉的奢靡之風不同,和嶠雖然家資鉅富,卻摳門到了極點。他家有個李樹,枝繁葉茂,結的果也很多。但是有人問他要,卻只給幾個。

但是王武子那人也不是善茬,回過頭來帶著把斧子,先把李子吃了個飽,又掄起斧頭八十八十的吭哧半天,把樹給砍了。

按說這哥們砍完該跑了吧,他可不,把樹枝裝了一車,專門送到和嶠跟前,說看這個李子跟你家的相比怎麼樣?

遇到這種人,你生氣也沒辦法。

另外一木難支的典故,也是出自和嶠。

透過《水滸傳》的傳播,我們都知道高俅從一名體育運動員,一躍成為大宋朝屈指可數的權貴。

在高俅之前,就有同樣命運的人,甚至地位比高俅顯赫很多。這個人就會一種叫做握槊的遊戲,不但讓皇帝心甘情願的看著他跟皇后偷情,還任命為最重要的大臣,甚至連這個皇帝臨死,還任命他為顧命大臣輔佐新皇帝。

《百家姓!》 第92章 和姓(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