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土地問題 (第1/2頁)
搞程式碼的醫學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摸魚時刻,有人詢問陳勇關於土地方面的問題,後世是如何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反正無事,陳勇就和他們聊了起來。
陳勇:“說我們都土地政策之前,先說說古代的土地制度吧。周朝時期,那時候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把土地分隔成方塊,形狀像'井'字,因此稱做井田。最中間的就是公田,周圍一圈的屬於私田,公田就是集體耕種的耕地,其收成用於供養貴族,私田的收成歸各戶人家所有”。
“雖然有公田私田之分,但周朝的一切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而周王是全國最高的統治者,國家就是周王的,所以天下的土地本質上是屬於周王所有的,他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
天幕下。
“正如《詩·小雅·北山》所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自古以來不都是如此嗎,有何可講”。
對於陳勇說的這些,很多人覺得理所當然,土地不歸君王那歸誰啊。
然後,陳勇繼續往下講到了關鍵地方:“周王對所封土地有予奪之權。各級受封的貴族對土地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轉讓與買賣。受封者還要向國王承擔義務,就是要向國王交納貢賦”。
這一下天幕下那些世家大族不開心了,使用權,沒有所有權,那還是我的土地嗎,土地都是國家的,我我還怎麼從那群泥腿子手裡拿.........買來土地呢。
此時各朝各代的大族豪宅裡,聽取罵聲一片,此起彼伏。
“不行,不行,井田制這東西早就不適用了,土地就得賞賜下去嘛”。
“官家掌管天下的土地,肯定要分給功臣,賞賜土地以示皇恩浩蕩,你不賞賜下去,怎麼做皇帝”。
“就是就是,不賞賜土地,豈不是寒了人心,這小兒懂什麼。這天下自然是王土,可那也要下面的人幫他守著啊”。
這些人不開心了,天幕你講你的飛機大炮去嘛,讓那群人看的樂呵呵的,碰這個幹什麼。
但陳勇完全不知道這些,依舊樂呵呵的說道:“當時周人的土地規劃制度在黃土高原那種有限的耕地面積下,井田制是非常有價值的,但井田制本身是一種存量思維,井田制假設了土地是有限的,所以每家每戶能分到的土地是有限的,那種出來的糧食也是有限的,為了能獲得更多糧食,就要去獲得更多私田的使用權,那就不得不去公田勞作祈求獲得更多獎賞,這是一種半強制的,畢竟公田的收成是貴族重要來源”。
“後來,周恭王廢除了那種土地歸天子所有的制度,在允許諸侯土地私有之後,一切都發生改變了。允許土地兼併以及自由買賣這種做法,極大的鼓勵了諸侯拓展領土、開墾荒地的熱情,一時間確實讓周王室的經濟壓力得到極大緩解。可是,生產力的發展會推動生產關係的變化,進而影響社會制度的變革”。
“既然諸侯的土地是私有的,新開墾的荒地也是私有的,那麼那些諸侯大夫就會從原本的去公田勞作變成向外擴張,畢竟對他們來說,最優的選擇肯定不是再去周天子那裡可憐巴巴的討要東西了,而是去做增量,去開墾新地”。
“開荒開的越多,得到的存糧就越多,交夠國家的,剩下全是自己的。自此以後,諸侯王開始瘋狂拓展疆域。同時,基於周天子能放下土地產權的原因,那麼諸侯國肯定也得下放土地產權給那些大夫、士,要不然不好帶隊伍”。
“這些大大小小的貴族都有了充足的土地,大家不必擠在一個小地方爭,農民方面相應的也會得到更多的糧食,他們也就自然是願意去勞作。用我們這個時代的話講,把蛋糕做大,你們可以理解成一口鍋裡吃飯,把鍋做大了總的食物多了,大家能分到的食物就多了,從而發揮了各自的主觀能動性去改革技術、提高產量,畢竟都是自己的嘛。鐵犁牛耕技術就是在這種經濟大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得到廣泛的普及。資料上是這樣寫的,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和井田制的瓦解”。
孔子看著這些,他依舊對過去有執念,說出那句:“禮崩樂壞啊”。
陳勇在簡單回顧了一下土地從國有制(君王所有)到私有制的發展,然後和感興趣的人聊了些具體的:“後面各朝各代的土地制度就不說了,各朝各代土地問題都很複雜,但差不多都有一個類似的點,那就是貴族的土地仍然是私有的,平民的土地在很多情況下也是私有的,其核心就是,他們擁有土地的所有權,可以自由買賣,不解決這個,制止土地兼併永遠都是空談”。
在陳勇說完這些時,
《“錯位時空”》 第134章 土地問題(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