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閒來一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序言
《孔子家語》裡有這樣一個故事:魯國制定了一條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被淪為了奴隸,如果有人肯出錢把這些淪為奴隸的魯國人買回來,可以憑“發票”到魯國國庫領取“國家補償金”。這個法出來後,大大推動了魯國的人救贖行動,產生了極好的社會效果。
子貢是孔子門下最有錢的弟子之一,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在周遊列國途中,遇到了一位魯國奴隸,於是花錢把這個人贖出來。子貢覺得自己應該做得更高尚一些,於是把那些“收據”、“發票”全部當眾撕毀,並聲稱:願意自己承擔所有的費用,不向國家報銷。這個行為轟動了整個社會。
子貢回國去見孔子,孔子吩咐學生說:子貢來了你們攔住他,從此我不想再見這個人。
子貢感到很委屈。於是他衝破阻擋,見到孔子。
孔子說:“你的行為沒有損害你自己的行為價值,卻損害了國家的法律。”
子貢的榜樣被輿論傳播之後,產生了極大的惡劣影響。因為後來者再也不能以正常的心態去國家報銷,而因為不能有效地實施這種報銷制度,肯於出錢贖買的人就越來越少。
在子貢看來,他做得非常“好”。而在孔子看來,子貢雖然做得“好”,卻沒有做“對”。
做對不是自己主觀認為的“高尚”、“好”。子貢的做法顯然是不符合要求的,所以自然會影響到政策執行的效果。任何工作只有符合客觀要求,才能進入可執行的過程,從而達到預期的效率和效果。
做對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或者最好。這是一條簡單的道理。
很多時候,我們拼命努力地工作,我們為了工作放棄一切,也損害了一切,包括損害我們的家庭、我們的朋友、我們的環境和自然,可是到頭來,我們會發現:我們所做的可能不是我們想要的。我們所付出的,在別人看來,可能只是像一群辛勤的螞蟻,把一塊石頭搬回了巢穴:我們所搬回的,無論如何,也只是一塊石頭。在大多情況下,做好並不導致做對。
如果你去問一個人,你會看說明書嗎?我相信每個人都會說:“會”。如果你再問一個人,這裡有一隻螺絲釘,還有一張關於如何將螺絲釘擰上去的說明書,你認為這個人會把螺絲擰好嗎?很多人會說:“肯定會啊。”可是我告訴你,在大多數情況下,80%的人不會把那顆螺絲擰好!因為他們並沒有仔細看說明書。他們會在失敗第二次、第三次的時候,才會想到說明書,才會在看說明書以後,幡然醒悟。
為什麼我們總是做不對?
為什麼我們總是犯這樣幼稚的錯誤?
我們已經太久地沉迷於習慣性思考,我們總是習慣於怠慢、看著辦、模稜兩可和差不多,我們從沒有想到工作就是去做對的事情,做對就是做符合要求的事!
我們不僅可以把事情做對,而且還可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才是最便宜的經營之道!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質量管理大師克勞士比先生給我們上了一堂精彩紛呈的討論課。
這就是本書的內容。
本書以一個狗狗寓言開頭,引出克勞士比以及他的三個弟子參加的一次討論課。在克勞士比引導帶領下,三個弟子展開了激情熱烈地討論,層層揭開,步步深入,向人們清晰地展示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全部內涵。
本書透過寓言和討論的形式,向人們闡述了一個古老的成功法則。書中故事寓意深刻,充滿魔幻色彩;討論海闊天空,囊括古今中外;循循善誘,彰顯大師本色;深入淺出,盡是人生真義!
正如書中所言,“人們用這種成功的方法,在任何地方都獲得了成功!”相信本書能夠幫助您在工作中、在人生事業上得到成功,更希望越來越多的人,都能夠讀到本書,用這個法則去獲得成功。
2006.7.27
目錄
序言
開頭
一次討論課
第一章 事情可以第一次就做對
很多事,本來就可以第一次就做對
第一次就做對:代價最低
菲利浦·克勞士比的故事
第二章 做對即“符合要求”
多包了一層塑膠袋
從需要到需求
所有的工作都是一個過程
既要過程又要結果
說到做到——做已承諾、已同意的事
《第一次把事情做對的心得》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