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頁)
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幕肪呈谷唬�蛔鬮�幀6韝袼垢�且桓鯰鋂蘊觳牛�目陌桶湍芩凳�鋼滯庥鎩K�峭�沂粢黃鸕獎迸啡ヂ糜危�H畏�氳木褪嵌韝袼埂�
總起來看,他們學習外語的方針是:需要和有用。
60年前,當我在德國大學裡唸書的時候,德國文科高中畢業的大學生,在中學裡至少要學三種外語:希臘文、拉丁文、英文或法文。拉丁文要學八年,高中畢業時能用拉丁文致辭。德國大學生的外語水平,同我們中國簡直不能同日而語,這對他們不管學習什麼科都是有用的。歐洲文化的淵源是古希臘和羅馬,他們掌握了這兩種語言,給他們的人文素質打下了深厚廣闊的基礎。至於現代語言,比如英文、法文、荷蘭和北歐諸國的語言,由於有語言親屬關係,只要有需要,他們用不著費多大的力量,順手就能夠撿起。據我的觀察,他們幾乎沒有不通英文的。
總之,他們學習外語的方針依然是:需要和有用。
我們中國怎樣呢?我們學習外語的目的和方針也不能不是需要和有用。
拿這兩個標準來衡量,我們今天學習外語首當其衝的就是英語。而近百年來我們的實踐過程正是自覺或不自覺地遵守了這個方針。五四運動前,英語已頗為流行。我們透過英語學習了大量的西方知識,連德、法、俄、意等國的著作,也往往是透過英語的媒介翻譯成了漢文的。五四運動以後,有些地方從小學起就開始學英文。初中和高中都有英文課,自然不在話下。山東在教育方面不是最發達的省份,但是,高中畢業生都會英文。學習的課本大概都是《泰西五十軼事》、《天方夜譚》、《莎氏樂府本事》等等,英文文法則用《納氏文法》。從這些書本來看,程度已經不算太淺了。可是,根據我的觀察和經驗,山東英文水平比不上北京、上海等地的高中畢業生。在這兩個地方,還加上天津,有的高中物理學已經採用美國大學一年級的課本了。
總而言之,簡短截說一句話,中國100年以來,學習外語,選擇了英文,是完全合情合理的,是順乎世界潮流的。
大家都知道,英文是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的國語。連在印度,英文也算是國語之一。印度獨立後第一部憲法規定了英文作為印度使用的語言的使用期,意思是,過了那個時限,英文就不再是憲法規定的使用語言了。但是,由於印度語言和方言十分繁雜,如果不使用英文,則連國會也難以開成。英文的使用期不能不無限期地延長了。在非洲,有一些國家也不得不使用英文。我們中國人,如果能掌握了英文,則遊遍世界無困難。在今天的世界上,英文實際上已經成了“世界語”了。
漢語與外語(8)
說到“世界語”,大家會想到1887年波蘭人柴門霍夫創造的Esperanto。這種“世界語”確實在世界上流行過一陣。中國人學習的也不少,並且還成立了世界語協會,用世界語創作文學作品。但是,到了今天,勢頭已過,很少有人再提起了。此外還有一些語言學家制造過一些類似Esperanto之類的人造語言,沒有產生什麼效果。有的專家就認為,語言是自然形成的,人造語言是不會行得通的。
可是,據我所瞭解到的,有人總相信,世界上林林總總的人民,將來有朝一日,總會共同走向大同之域,人類總會有,也總需要有一種共同的語言。這種共同語言不是人造的,而是自然形成的。但形成也總需要一個基礎,這個基礎是哪一種語言呢?從眼前的形勢來看,英文佔優先地位。但是,英文能不能成為真正的“世界語”呢?我聽有人說,英文單獨難成為“世界語”的。英文的結構還有一些不合乎人類思維邏輯的地方。有的人就說,最理想的“世界語”是英文詞彙加漢語的語法。這話初聽起來有點近似開玩笑。但是,認真考慮起來,這並非完全是開玩笑。好久以來,就有一種漢文稱之為“洋涇浜英語”,英文稱之為PidginEnglish的語言,是舊日通商口岸使用的語言。出於需要,非說英語不行,然而那裡的中國人文化程度極低,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去認真學習英語,只好英漢雜燴,勉強能交流思想而已。這種洋涇浜英語,好久沒有聽說了。不意最近讀到《讀書》,1998年第3期,其中有一篇文章《外語為何難學?》一文中講到:語言具有表達形式與表達功能兩套系統。兩套系統的“一分為二”還是“合二而一”,直接影響到語文字身的學習。作者舉英語為例,兒童學話,但求達意,疏於形式,其錯誤百出,常令外人驚愕。如I done it(I did it)(我做了它)
《讀書治癒人生》 第1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