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出師表 (第1/2頁)
小舟一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諸葛亮寫出《出師表》
一、局勢危急,憂心忡忡
江東大戰之後,局勢急轉直下,江東遭受重創,孫權退保吳郡,困守孤城。諸葛亮身處這風雨飄搖之境,心中憂慮萬分。此時的江東,外有大漢三十萬大軍壓境,兵臨城下,隨時可能發動總攻;內則人心惶惶,士氣低落,百姓對未來充滿恐懼,軍隊戰鬥力也因接連戰敗而大受影響。
諸葛亮深知,若不想出應對之策,江東恐將在劫難逃。每日,他都在營帳中對著軍事地圖沉思,試圖找出破局的關鍵。夜晚,他常常獨自踱步於營帳外,望著滿天繁星,思索著如何才能挽救江東於危難之中。
孫權此時也亂了分寸,頻繁召見諸葛亮,詢問禦敵之策。諸葛亮雖心中焦慮,但在孫權面前始終保持鎮定,不斷寬慰孫權,表示定會竭盡全力,保江東周全。然而,他心中清楚,局勢已然到了極為嚴峻的地步。
二、回顧往昔,感慨萬千
在這艱難時刻,諸葛亮不禁回憶起過往的歲月。自他出山以來,輔佐孫權,一心想要成就一番大業。當初,與孫權共商大計,展望江東未來,何等意氣風發。在赤壁之戰中,與周瑜攜手,以火攻大破曹操,奠定了江東的根基,那是何等輝煌的時刻。
他想起與龐統在江東時,兩人雖各有主張,但惺惺相惜,時常縱論天下,探討如何讓江東在亂世中崛起。龐統的離去,讓他深感惋惜,卻也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志向與選擇。如今,面對如此艱難的局面,龐統若在,又會有何良策?
那些與將士們並肩作戰的日子,也一一浮現在眼前。他們為了江東的榮耀,不惜拋頭顱、灑熱血。而如今,這些忠誠的將士們卻要面臨如此強大的敵人,諸葛亮心中滿是愧疚與責任。他深知,自己肩負著江東百姓和將士們的期望,絕不能輕易放棄。
三、苦思對策,決心上表
經過多日的苦思冥想,諸葛亮終於下定決心,要寫一篇表文給孫權。他認為,此時必須要讓孫權清楚地認識到當前局勢的嚴峻性,同時也需激勵孫權振作起來,堅定抵抗的決心,團結江東上下一心,共同應對危機。
於是,諸葛亮在營帳中,擺好筆墨紙硯,開始撰寫這篇飽含心血的表文。他時而低頭沉思,時而奮筆疾書,神情專注而凝重。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凝聚著他對江東的深深憂慮和對未來的殷切期望。
在表文中,諸葛亮首先詳細分析了當前江東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今大漢傾國之兵壓境,我江東危在旦夕。外有強敵環伺,兵臨城下,其勢洶洶;內則人心惶惶,士氣低迷,糧草輜重亦漸匱乏。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他希望孫權能清醒地認識到局勢的緊迫性,不可再有絲毫懈怠。
接著,諸葛亮回顧了江東的創業歷程,提及孫堅、孫策等先輩們為江東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想當年,先王孫堅以勇猛著稱,披荊斬棘,為江東開疆拓土;孫策承繼父業,廣納賢才,威震江東。今陛下承父兄之業,當思守成之不易,不可辜負先王之遺志。”以此激勵孫權繼承先輩的遺志,勇敢面對當前的困境。
然後,諸葛亮著重強調了團結的重要性:“陛下當廣開言路,集思廣益,使群臣皆能盡忠進諫。親賢臣,遠小人,如此則上下一心,其利斷金。文臣武將,皆為江東之棟樑,當攜手共進,共御外敵。”他深知,只有孫權能夠團結各方勢力,江東才有一線生機。
在軍事方面,諸葛亮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軍事之事,需謹慎謀劃。當加強城防,修繕工事,儲備糧草,訓練士卒。同時,可派遣奇兵,擾亂敵軍後方,使其首尾難顧。然不可盲目出擊,需審時度勢,把握戰機。”
最後,諸葛亮表達了自己對江東的忠誠和願意為其奉獻一切的決心:“亮受陛下厚恩,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願與陛下及江東軍民同生死,共患難,誓保江東一方安寧。望陛下能明察亮之忠心,採納愚見,江東幸甚!”
四、反覆斟酌,完成表文
寫完初稿後,諸葛亮並未立刻停筆。他深知這篇表文的重要性,每一個字都關乎江東的命運。於是,他開始逐字逐句地反覆斟酌,仔細修改。
對於一些用詞,他反覆琢磨,力求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比如在描述局勢嚴峻時,原本寫的“形勢危急”,經過後思考,改為“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這樣的表述更加生動有力,能讓孫權更深刻地感受到局勢的緊迫性。
在闡述團結的重要性時,他覺得原本的語句稍顯平淡,於是重新組織語言,強調“親賢臣,遠小人,如此
《萬界轉生系統鬼滅》 第215章 出師表(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