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走蛟 (第1/2頁)
黑色小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巴州有橋,名曰“天馬”,橋上懸一鐵劍,人稱斬龍劍。
相傳, 蟒蛇在山中修煉百年後會化為蛟龍,而一旦蟒蛇化為蛟龍,就難以再在山中隱匿。為了更好地修煉,它們必須進入江河湖海。
因此,巴州有傳言認為,蟒蛇化為蛟龍時,會伴隨雷電暴雨。蛟龍入江河時會伴隨山上的泥石一起流入,以此來隱藏蛟龍。
為了防止蛟龍進入河流時破壞橋樑,巴州百姓便在蛟龍入江河的石橋下懸掛利劍。
還有的地方為了防止蛟害,做出了很多努力。他們相信,天災是上天的安排,但\"蛟水\"是可以透過人力防範的。
還有人專門出書《除蛟說》。這本書提到,官府應在冬日組織有經驗的人上山巡查,因為蛟龍在化蛟之前會蟄伏在地下。
因此,只要發現地表沒有冰雪,草木不生長,鳥雀不聚集,那就是蛟龍潛伏之地。鐵器、狗血和婦女的經血被用來破除蛟龍的力量。
此外,在夏季雷雨時,蛟龍入海的頻率較高,為了防範,人們豎起高杆並掛上燈籠,以避免蛟龍帶來的危害。
遊母並不是第一次聽說“蛟水”這個詞了。
在過去,每當夏日夜晚來臨,村裡那些閒暇無事的老阿婆們便會聚集在村東頭,一邊納涼一邊閒聊著家長裡短。
而在這些閒談之中,有一個老阿婆曾經向她們講述過關於“走蛟”的故事。
據那位老阿婆所說,“蛟水”通常出現在暴雨之後,是山裡的大蛇修煉成蛟後,借洪水下山入海的過程。
而“走蛟”的時候,往往會伴隨著電閃雷鳴、狂風暴雨等異常天氣。
如果有人不幸遇到了“走蛟”,那就必須立刻趴在地上,一動也不能動,否則就會被蛟吃掉或者被洪水沖走。
老阿婆她們那裡就曾經不幸遇到過“走蛟”。
據說當時,當地百姓親眼目睹了一道來自二龍山的洪水,夜晚的黑暗中,他們看到兩個巨大的紅色光源,好像兩個巨大的燈籠,這一幕也讓人們直接認為是蛟龍的眼睛。
起蛟帶來的“蛟水”如猛獸般肆虐,一眨眼就無情地吞噬了土地上的一切生機。
山體滑坡,巨石滾落,樹木連根拔起,房屋被摧毀,曾經的家園轉瞬之間化為廢墟。生靈塗炭,哀鴻遍野,倖存者在廢墟中尋找著親人,悲痛欲絕的哭聲在山谷間迴盪。空氣中瀰漫著泥土和死亡的氣息。
這場災難,不僅摧毀了物質的家園,更在人們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創傷。
光聽老阿婆講述那時的慘狀,遊母都覺得心有餘悸,更不用說,在知道兒子變成這樣,全都是因為遇上了“走蛟”,可見“走蛟”時有多兇險。
讓她難以接受的是,好端端的兒子,出去遊學兩個月,就變成了這樣,到底為什麼呢?為什麼老天這麼不公平,偏偏在兒子游學時遇上了“走蛟”……遊母真的好心痛。
實際上,當遊學剛剛開始時,所有事情都顯得十分美好。
一群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少年們跟隨著幾位博學多才的夫子一同踏上了這場充滿未知與期待的旅程。
他們一路走走停停,沿途欣賞著美麗的風景,興致勃勃地吟誦詩詞,相互切磋琢磨。
有時,他們會停下來觀察廣袤的田野,親身感受百姓生活的艱辛;有時,他們會圍坐在一起,分享彼此的見解和感悟。
有時候,他們也會跟隨夫子去拜訪夫子的朋友們,或者一些德高望重的大儒,誠懇地向他們請教,請他們給予指導和建議。
這些夫子的友人和大儒們,都是學富五車、知識淵博之人。他們或隱居山林,或遊歷四方,或在學院中講學教書育人。
他們虛心聆聽著對方的教誨,認真思考著每一句話,如飢似渴地汲取著智慧的養分。
這些經歷讓他們受益匪淺,也為他們未來的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段時光裡,少年們盡情釋放自己的才華和激情,享受著知識的滋養和友誼的溫暖。
而夫子們則以他們的智慧和經驗引導著這群年輕人,讓他們在遊學歷程中不斷成長、進步。
直到他們一路走到巴州地帶。
那天,他們一行人走到了山路上。這裡地勢險峻,山路崎嶇,周圍一片靜謐,讓人感到一種莫名的緊張和不安。
由於沒有預料到這邊會如此人跡罕至,完全找不到借宿的地方,他們不得不決定在山裡過夜。
起初,前半夜的天空還星光燦
《九轉玄天鐲》 第17章 走蛟(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