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61章 古代女方要冠夫姓?假的 (第1/2頁)

搞程式碼的醫學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又有人發明歷史了,說中國古代女方要冠夫姓,不信你看。電視裡一個男子對著老太太行禮道:原來竇老太太,那老太太一聽直接回應道:老身姓崔,不冠夫姓。對於這個片段評論區一片叫好。有人說,誰懂這句不冠夫姓的含金量啊。還有人說就憑這句話,這句我追定了。】

長孫皇后:“冠夫姓?怎麼從來沒聽過呢”。

李世民對這個片段也是非常疑惑:“朕也不知,後世歷史又記哪去了,從古至今都沒聽過的東西”。

說完李世民回頭看了一眼自己的觀音婢,大叫一聲:“不好,難不成觀音婢你在後世就成李皇后了?”

“怎麼會呢,這定是後人開的玩笑”。

與此同時,朱元璋也跑去找他的大妹子了,氣呼呼的說道:“妹子,你在後世姓朱了,他們不喜歡咱就算了,還把你得姓給改了”。

馬皇后:“重八,你急什麼,那有個當皇帝的樣,你不記得以前主播叫過我,他雖然不知道我叫什麼,但人家當時稱的就是馬皇后”。

朱元璋:“那這電視屏演的啥啊?後人總不能無中生有吧”。

疑惑的不止他們幾個,準確來說,有頭有臉的人物家裡都蒙圈了。這演的那個朝代啊,這給我們幹哪裡來?

“野史,這一定是演的野史,主播就喜歡看野史,除了他們的近代史他回去找一找有考究的影視,靠近咱的歷史影片可能就是野史”。

“對,肯定是野史”。

......

【我只能說,這片段純屬瞎編。咱們傳統文化裡的確有很多糟粕,但冠夫姓這做法,古人不背鍋,從那傳說中禍國殃民的褒姒開始,中國女性一直用自己的本姓,這個事情其實不難理解。】

【首先,從古人的觀念上講,冠夫姓就不可能,結婚是兩個家族的事情,叫兩姓之好。你得首先擁有兩個姓啊,我們的祖先特別聰明,很早的時候就觀察到近親結婚會對後代的健康很不利,所以老早就提出同姓不婚。《左傳》說,男女同姓其生不藩。《國語》說,同姓不婚,惡不殖也。】

天幕下。

看不懂的人偷偷問旁人這是什麼意思,“誒,這不藩什麼意思啊?”

聽到這些問題,一旁的讀書人也沒有嫌棄,很是熱心的解釋道:“不蕃,就是不健康、生下來就有病,用主播的話就是患有先天病。還有後面的同姓不婚,惡不殖也,就是不育,生不出孩子,就是告訴大家同姓結婚可能會生不了孩子”。

“這個意思啊,明白了,太感謝你了”。

那讀書人說完又說了些其他的,“《魏書·高祖紀》載: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絕同姓之娶,從周就開始不同同姓結婚了,這可是自古以來,同姓那是亂倫啊”。

【在古人眼裡,同姓就是血親,同姓通婚就是大逆不道的亂文行為與禽獸無異。在這樣的理念下,怎麼可能要求女方冠夫姓,這不是主動做禽獸嗎?你看漢章帝的皇后竇氏,漢和帝的皇后鄧綏,還有李世民的長孫皇后,朱元璋的妻子馬皇后,這兩位在歷史圈誰不知道啊,哪個不是用自己的姓,那可是皇帝呀,世上最尊貴的人了,人家也沒有改姓。】

馬皇后:“看吧看吧,就是這電影瞎搞的”。

朱元璋:“咱就說嘛,咱皇上的身份都沒讓改姓,這下面的人冠夫姓,那不是要站在咱頭上了”。

.......

【古代女方是從夫門,但不改夫姓,日常用自己的本性,正式場合亮明夫家,把丈夫的身份放前。面說清楚自己是誰的妻子,自己放後面叫做某某夫人某士,以表明自己是夫家的人。如果夫家家世好,那牌面一下就拉滿,但自己的姓絕對不會丟掉。】

【尤其到了魏晉南北朝,世家門閥林立,人家女方自己可能就是豪門,姓氏在那一擺,就算夫家不給力,也沒人敢小瞧你看看出土的墓誌銘就知道了。】

【比如說魏部鎮東將軍,賈思伯夫人劉氏墓的墓誌銘,魏故胡昭儀墓誌銘,你看女方自己有身份的寫自己身份,沒身份的寫丈夫身份,這個習慣一直延續。隋唐時期也一樣,比如說大唐故司徒公幷州都督上柱國鄂國公夫人蘇氏墓誌銘,大唐故文帝昭容韋氏墓誌銘。】

“出門在外那身份是自己給的,家裡誰有牌面說誰唄,誰不想喊一句,你知道我爹是誰嗎,有身份不管是自己的還是丈夫的,又或者是孃家的,先喊出去啊”。

“就是就是,丟了自己的姓,那豈不是和孃家人斷了關係”,一時間世家大族對這些冠夫

《錯位時空古人》 第161章 古代女方要冠夫姓?假的(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