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走不通的道路,心之所向,即為道 (第1/2頁)
劉更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凡界古之飛昇祭壇,劉青松依然盤坐在本源中樞不曾挪動一步。
“何為道?我之道,又在何方?”
劉青松眉頭緊鎖,嘴中還不停的唸叨著,這等情形,若是有人看見,定會覺得他走火入魔了。
“三千大道,儒釋道,天道,人道,修仙之道,生存之道......”
劉青松依然在不停的呢喃著,緊縮的眉頭不曾舒展過。
實在是想要走出自己的路太過於艱難,三千大道皆是脫胎於天道,囊括了天地之中九成九九的本源大道。
世人若想脫離其中走出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這相當於在深淵之上修建獨木橋,稍有不慎,就會落入萬劫不復之地。
劉青松前世也曾飽讀詩書,據他了解,‘道’這個東西一個流派一種說法。
如道家之中說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
道也是宇宙執行的根本規律,它支配著世間萬物的生長、發展和變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體現了萬物遵循道的規律而執行,強調了一種順應自然、無為而治的理念。
儒家之中的 ‘道’ 更多地指道德準則、倫理規範和世界理想等。
例如 ‘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這裡的‘道’是一種人們應當追求的高尚道德境界和社會理想狀態,是一種以仁愛為核心,以禮義為規範,實現社會和諧、人際關係融洽的價值追求。
同時,儒家認為 ‘道’ 也是一種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方法,強調統治者要以道德為基礎,施行仁政,使國家和社會達到安定繁榮。
而佛教雖較少直接提及‘道’,但與之相關的概念如 ‘菩提道’‘八正道’ 等,‘菩提道’ 是指通向覺悟、解脫的道路,修行者透過對佛法的領悟和實踐,斷除煩惱,證得涅盤,達到解脫的境界。
‘八正道’ 包括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是佛教修行者達到涅盤解脫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是佛教修行的核心內容。
“不......不對,這些不是我想要的道,我的道不該如此!”
劉青松搖頭晃腦的呢喃道,這模樣,就好似一個喝多的醉漢一般。
他沒有察覺到,自己身體深處,逐漸瀰漫出黑氣。
這是要入魔的跡象!
魔氣越來越濃郁,直至最後化為一個繭將劉青松緊緊包裹在內。
就在那團魔氣將劉青松徹底包裹的剎那,飛昇祭壇上的符文猛地閃爍起來,一道道古老而神秘的力量自祭壇紋路中逸出,與那濃郁的魔氣相互抗衡。
“嗡 ——”
低沉的嗡鳴聲在這片古老的空間中迴盪,符文的光芒愈發強盛,試圖驅散那股不祥的魔氣。
可魔氣好似有了靈智一般,不僅沒有退縮,反而愈發洶湧,瘋狂地吞噬著周圍的靈氣,試圖加固那囚禁劉青松的魔繭。
在魔繭之中,劉青松的意識逐漸模糊,往昔的記憶如走馬燈般在他腦海中閃現。
他想起了前世作為頂級世家的接班人,在商場叱吒風雲,要什麼有什麼,最後卻被一場意外輕易的奪走了生命。
又想起了聶宇,就算作為氣運之子,機緣無數,努力修煉,好不容易覺醒聖體,最後卻還是被最親近之人背叛奪舍。
“道...... 究竟是什麼?” 劉青松的意識在混沌中掙扎,他的內心滿是不甘,難道想走出自己的道路真的不可能辦到嗎?
就在他的意識即將被黑暗完全吞噬之時,魔繭之外,一個蒼老而又縹緲的聲音悠悠響起:“莫要執著於他人之道,道在心中,心之所向,即為道。”
這聲音如同一道驚雷,瞬間劃破劉青松腦海中的混沌。
他猛地睜開雙眼,眼中閃過一絲清明,在那無盡的黑暗中,他似乎看到了一絲微光,那是來自內心深處的指引。
劉青松深吸一口氣,運轉體內僅存的一絲靈力,開始與那洶湧的魔氣抗衡。
他不再糾結於三千大道的束縛,不再追尋他人走過的路,而是將全部的心神沉入自己的內心世界,去探尋那隱藏在靈魂深處的道之真諦。
隨著劉青松的反抗,魔繭開始微微顫抖,繭內的黑氣也逐漸變得稀薄起來。
與此同時,世界本源光芒綻放,與劉青松體內的大道仙源產生共鳴。
“吾之道,不受天地
《玄幻簽到聖體》 第155章 走不通的道路,心之所向,即為道(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