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3章 朝廷困境與解決方案 (第1/2頁)

世仲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泰昌帝在位四年,重啟新政,整頓吏治,消除黨爭,一改萬曆後期弊病,幾年間使國庫充實起來,大明眼下四方都有兵事發生,但是錢糧軍費確能排程週轉。 若照此發展,十年大明就能實現中興,泰昌帝到時也可以稱“作有中興明君”,只可惜大明皇帝自成祖後就沒沒幾個長壽,大多是三四十歲就崩逝。 大喪二十七天,在大明範圍內禁止一切婚嫁,宴飲等娛樂活動。 江南之地的叛亂雖有遼東女真等勢力的暗中支援,最終在張維賢雷霆之勢下被平定。捷報傳到京城,將原本肅穆的京城氣氛沖淡了不少。 泰昌四年十月底守孝期滿,朱由校在太和殿正式登基,年號天啟,定明年正月初一起為天啟元年,登基後並沒有立即大肆提拔親信,將貼身大伴李進忠提拔為司禮監的掌印太監,陳禹升職成錦衣衛指揮使,封太子少師,前督都府左督都的正二品高官。 西南西北袁崇煥,孫傳庭也捷報頻傳,泰昌四年九月初兩人出京赴任。九月底袁崇煥率軍五萬抵達黔州,召西南各地土司首領會盟,來黔州會盟土司多達六成。 袁崇煥將出京前御書房議定的招撫之策用出,各前來會盟土司紛紛滿意朝廷條件,與袁崇煥達成多方友好協定,配合朝廷大軍平定西南作亂反叛士司。 御書房對西南各地土司給出的條件也簡單直接。朝廷認同各土司對所有地的特權,並賜封各歸順土司正四品參將之職,可擇子嗣一人入京到五軍督都府任職,將來由其接任參將之職。 此策為西南各地土司所認同,只要土司子嗣不絕“參將”之位就會“世襲”傳承。 十月中旬袁崇煥發兵黔西南,各歸順土司熟悉當地地形,順理成章的成為大軍嚮導,月底剿滅盤踞在黔地數百年的最大土司“楊氏”,其餘攀附於“楊氏”作亂名中小土司旬月內全都土崩瓦解,西南之地局面大體向平穩安定轉變。 —— 西北陝甘之地自秦漢至隋唐年間土地肥沃氣候宜人。千年的開茛耕種使土地肥力漸漸退化,到宋元時陝甘之地已經變的非常貧瘠,遠不如淮河,長江之地富裕。生活在此,百姓在地裡忙和整年,到頭來也是變不出三瓜兩棗。 江南民亂是因朝廷新政損害了士紳利益,西司士司叛亂是土司不滿朝廷收回他們賴以生存的特權,那西北的民亂暴發的最根本原因只有一個字——窮。 “窮山惡水出刁民”,此話就是那裡真實寫照。連最基本的生存都無法維持時,西北名地的百姓不滿情緒只需一個火星引火,就能迅速燃燒起熊熊大火。 榆林府下轄的一個縣在糧食秋收剛完成,就派人強徵課稅。原本還指望憑此過冬的糧食也瞬間沒了七八成,生存都沒了指望,百姓長期被剝削壓迫的不滿一下就爆發,官逼民反的結果就發展的順理成章。 孫傳庭到陝地後並沒有著急平叛,反而是先殺了陝地一些民憤極大的貪官汙吏。再調集一批糧食發往亂民聚集地不遠的州縣設定免費粥棚,吸引分散亂民。最後圍堵四面八方進出的通道,佈下天羅地網,阻隔亂民擴散。 三種措施組合施展,不到兩個月,組織挑動百姓叛亂首領王自用,高迎祥等人主動解散亂民向官兵投降。 孫庭傳手段高明,兵不血刃,不費一卒一兵將一場兵禍消彌於無形,讓滿朝文武對其刮目相看,更有甚者在陝地百姓中流傳孫青天,活菩薩的美稱。 西南,西北雖有民亂,最終未對兩地造成嚴重損傷。江南糧財重地,叛亂造成各府縣百業蕭條,想重現往日的繁榮景象恐怕還需幾年。 泰昌帝在位期間,財稅收入連年增長,朝廷各項開支隨之加大,未來幾年如何維持龐大的財稅來源成了朝廷的頭等大事。 朱由校召開幾次大朝會集眾人之智都沒能商討出大致的策略,甚至有戶部郎中簡單粗暴建議,苦一苦百姓加稅一成,以度時艱。 該建議得到不少同僚附議,加地裡扒食百姓稅與他們吃皇糧的有什麼關係! 附議,贊成之聲一片。大殿內眾臣像商討出重大利國利民的好政策般眉歡眼笑。 大殿內群臣軒軒甚得,最前面幾位大佬眼角餘光掃了眼御座上臉色鐵青的天子。見狀吏部尚書站出來對提議的郎中加以駁斥。 戶部郎中張軒昌見提議獲得同僚支援好評,正自洋洋得意間,兀得聽見有人指名道姓反駁。 “張軒昌你小小五品郎中,安敢提此禍國殃民之策!你不知永不加賦是太祖鐵律?東南,西南,西北剛剛平定,此策若出那天下豈不是又得生出多少事端, 陛下,臣彈劾戶部郎中張軒昌狂悖學淺,無法勝任戶部郎中之職,今永昌府保山縣令病死,臣舉薦張軒昌為該縣縣令”。 “准奏”! 張軒昌懵了,平時孝敬送禮都做了,不明白吏部天官尚書為何整自己。保山縣在哪聽都沒聽過,去做縣令!還連降四級,那十幾年的功夫全都白費了。 同僚官員中有知道保山縣在何方位的,瞬間就不淡定了,看向張軒昌

《拜師華山派的小說》 第23章 朝廷困境與解決方案(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