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1章 新的篇章 純手工製作轉向半機械化製造 (第1/3頁)

一念烽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明農業大學內,大明高階官員幾乎齊聚了。

文官本著偷師的心思而來,一路上左顧右盼。

這幫人除了問東問西,大部分人對著大學的林園佈局,一頓鄙夷,頗有些不屑。

他們很多人沉迷於大學內的林園風水,而忘了他們的初始目的。

這也是張山風明知他們不懷好意,卻不加阻攔的原因。

儒家官員,學不會這麼超前的模式。

比起科研,儒家官員更懂賞花、賞月、賞園林!

就像後世少數人,拿著大把的資金,打著學習的旗號,去調研,去參觀,去考察,實際也就看了個熱鬧。

學會一種先進模式和技術,根本不可能一兩次觀看能學到的。

就算勉強模仿,也可能形似而神不似,似是而非!

很多技術,尤其是農業,這種需要長週期才能展現結果的技術,是需要像後世的先輩那般,用一次次的嘗試種植,經過無數失敗資料,用無數的排列組合,淘汰殘次品,最終才能得到最優良的品種。

這個過程,艱苦而漫長!

參觀,對於前輩來說,根本不在於學到多少東西!

其真正的意義,是開拓視野!

參觀的意義,是讓人知道有這麼個東西,明確大致方向罷了。

很可笑!

這幫儒家的文官,重點都搞錯了。

不少人還在糾結園林的佈置,嘲笑幼苗的長勢,甚至有人討論起佈局。

一群從未下地耕耘的文人,搜腸刮肚的找出幾篇農耕文章,開始一本正經的教起了旁邊的學子。

對此,張山風只是報以冷笑。

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既然如此,那麼也就無所謂他們來搞所謂的學習。

反正,儒家已然腐朽,根本沒有包容心去接受先進技術。

就這樣的學習方式,來多少次,結果都是一樣的學不會,根本沒有防備的必要。

……

此時,午膳幾近尾聲。

飯後的水果,顯然又是一頓物理暴擊。

各種眼花繚亂的水果,大明民間從未出現過的奇異之果,許多朝臣見都沒見過的美味果實,紛紛呈上。

這場視覺和味覺的盛宴,自然免不了一眾學子的登場解說。

朱佑樘一一詢問家世,賜舉人,賞金銀,勉勵一眾學子再接再厲,繼續為大明盛世添磚加瓦。

甚至,其中數人,被當作典範,御賜墨寶,以示嘉許。

眼見敲打文官,以及獎勵學子都差不多了。

此時,朱佑樘提出了他最關心的問題:“小麥增產事宜,你們琢磨得如何了?”

重點,來了!

一眾興致缺缺的文官,終於來了精神。

有人整肅衣著,正襟危坐,凝神靜聽;

有人眼神微眯,身體不自覺的前傾,進入快速記憶模式……

這些人能經過科舉的層層選拔,脫穎而出,他們的觀察力,記憶力和理解力,都是出類拔萃的。

他們都明白一點:偷師,可不是偷幾個甜得像蜜一樣的棗,也不是偷晶瑩剔透的梨,更加不是爽口的番木瓜!

花生也好,辣椒也罷,都是開胃菜,小麥才是真正的壓軸菜!

這些都只有在吃飽了飯,才會去考慮的事情。

當權者,想的是天下,是萬民!

天下無飢餓之民,天下百姓豐衣足食,國泰民安,太平盛世,首先要吃飽!

吃飽,才是當權者謀之,肉食者謀之!

無論大明農業大學準備了多麼豐富的午膳,或者展示了多麼甜美的水果,都不是重點,都是沒有意義的。

最終都要回到原點:五穀!

南稻北麥,這是萬民之生計!

京城,地處北方,自然是以小麥為主。

儒家這群文官雖然腐朽,雖然不懂農業科技。

但是,讓老百姓吃飽飯,這個核心,肯定是懂的!

否則,大明將進入末世!

那麼要吃飽,就要增加糧食收入。

而能讓糧食增產,除了化肥,還有什麼呢?

這個問題,無疑成為所有人關注的唯一焦點。

宋景趕緊從懷裡摸出一本秘籍,恭恭敬敬的遞給蕭敬,然後回答道:“啟稟陛下,經過數載育種,以及對不同地方土地的實驗。

而今

《大明 收狗》 第41章 新的篇章 純手工製作轉向半機械化製造(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