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盜墓人員配置詳解 (第1/2頁)
摸魚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不信佛,更不懂佛家經文,只是這麼多兇狠的羅漢像和經文中的‘鬼’字讓人看了有些不舒服。
一般漢傳佛家寺廟裡的佛像,大多數是慈眉善目。要不然信徒們一看都嚇跑了怎麼辦,只有很少部分才是這種面相。
比如大門口的怒目金剛相,藏傳佛教裡的閻王騎屍相等等,就是專門為了嚇唬人做的。
但瑕不掩瑜,心道這才是國寶,什麼洛陽盧舍那大佛,什麼大同釋迦摩尼大佛。跟我眼前的鐵佛比,都是弟弟。
我對鐵筷子訕笑的指了指洞頂,說從寺廟裡的下水道挖進來的,頭一次打盜洞,手藝太差搞的盜洞塌了,一不留神就掉下來。
我沒說實話,因為這兩年上當太多,總結了一個道理。跟道上的人打交道總要留個心眼,見人說鬼話,見鬼說胡話。
特別是他們喜歡聽什麼就說什麼,剛才裝自己是個半瓶子水的盜墓賊,現在說盜洞塌了掉下來,更證實了自己是個新手。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立人設。
此時那個敏娃子蹲在被切開的方口,拿撬棍把裡面的土磚往下撬。雖然是土磚,感覺硬度還是很高,那個矮胖子也拿著撬棍一起上去幫忙了,不一會一會就掏出來一大灘。
矮胖子撥拉著土磚說:“難怪,我說這土磚怎麼這麼硬,老大你看這磚裡面還有頭髮呢。”
這種沒有燒過的土磚,脆性大,也不堅固。村裡以前蓋土磚房都是混著稻草弄的,有錢的還有往裡面弄棉花的,加頭髮的也有。這些纖維能使土磚變的更加堅固,現在的工程也差不多,混凝土裡加鋼纖維也是一樣的道理。
那時去理髮店,還經常能遇到收頭髮辮子的。還記得我問理髮師他們收頭髮幹啥,那理髮師還嚇我說收回去做醬油用,搞得我好幾個月都不敢吃醬油。
······
敏娃子扒開的磚縫裡時不時就掉出一兩個小銅錢兒來。鐵筷子撿起扔給我一個說:“曉不曉得是哪朝哪代的。”
我心裡暗道,這人還在試探,想考考我的基本功,因為一般的帽子,很少有懂文物的,文管所的斑鳩也不敢盜墓當臥底。
有人問了,盜墓還有基本功?
我雖然這兩年乾的不是盜墓,但在琉璃廠跟魏老的時候接觸很多,對這行還是很瞭解的。
您別小瞧盜墓。
老話說了,三十六行,盜墓為王。
這行業雖乾的是刨墳的黑活兒,是下九流,可它堪稱發財最快的門路,沒有之一。都是乾的無本買賣,挖出來就是錢。
鹹魚翻身,窮人乍富不是說說,就挖幾鏟子土而已。
而且自有了喪葬文化開始,歷朝歷代都有盜墓的。傳承這麼多年,行裡能人異士數不勝數。
拋開野路子,有傳承的盜墓賊大多分為幾個大派,什麼發丘天官、摸金校尉、卸嶺力士、搬山道人等等。小門派還有什麼觀山太保、淘沙司馬之類的。
這些大家也知道,我就不浪費時間了。
在此我說點不一樣的乾貨。盜墓流程、人員配置和基本功。
流程簡單,三個字足以概括。
找、挖、賣。
找就是找古墓,挖就是挖東西,賣就是賣了換錢,很好理解。
人員上大致有這麼幾種。
一個是找墓的。一般由鐵筷子和瓢把子,眼把頭這些帶頭的找,流傳的口訣跟大夫問診類似,講究“望、聞、問、切。”
他們這些人精通曆史,風水,星象,地勢。善於察言觀色,口齒伶俐。能從當地縣誌,歷史文書,傳說,與本地百姓的聊天中,分析出哪裡有古墓。
上述有名的大派,每一門都有找墓尋墓的絕技。比如摸金校尉的聽雷,卸嶺的觀泥痕、辨草色,淘沙司馬的抓沙嘗土。
厲害的人,夜觀天象手拿羅盤在野外行走,腳尖在地上一點,挖下去多少多少,就是主墓室的棺材上。就好像有雙能掃描的入地眼一般。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專業的找墓人,只找不挖。我們道上稱為賣點兒的,或者是賣鍋的。
這類人找到古墓後,收錢賣點兒,只保證有墓。至於墓裡面有沒有被盜過,陪葬品值不值錢,你們怎麼挖,什麼時候挖,這些一概不管。只報個大概位置,收錢走人。
買點兒算是極為考慮眼力勁的,賠了賺了都算自己的,不能找後賬。要不然以後想再想買,根本沒人搭理,名氣都臭了。
找到墓怎麼辦,肯定得挖。
《盜墓地下玄宮》 第19章 盜墓人員配置詳解(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