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大明宰相劉伯溫 (第1/4頁)
使用者30724669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說起劉伯溫,大家都不陌生。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世稱“劉青田”、“劉誠意”、“劉文成”,處州路青田縣南田(今屬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人。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明朝開國元勳,“明初詩文三大家”之一。自幼博覽經史及天文、曆法、兵法、性理諸書,尤精象緯之學。至順四年(1333年)舉進士。授江西高安縣丞。後任江西行省職官御史、江浙行省儒學副提舉、浙東元帥府都事、江浙行省都事、郎中等職。因遭排擠憤而辭官,回鄉隱居著述。 至正二十年(1360年),應朱元璋之請,至應天(今南京),任謀臣,參與機要決策。針對當時形勢,提出時務十八策,被採納,後又陸續陳策。朱元璋稱帝后,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參與制定曆法、奏立軍衛法。 洪武四年,因與左丞相胡惟庸交惡,被胡所譖,賜歸鄉里。洪武八年,憂憤而死。
當然,以上所描述的僅僅只是歷史中的一種結局而已。然而,由於朱棣和徐妙雲的穿越,引發了一系列蝴蝶效應,使得所有的情況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劉伯溫最終並沒有辭去官職,也沒有因為楊憲的事情而受到牽連。相反,他成為了大明朝的中流砥柱,先後輔佐過朱元璋和朱棣兩位皇帝,並最終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善終。
深秋的天空被烏雲籠罩,空氣裡瀰漫著一種別樣的蕭瑟。皇宮中的氣氛異常凝重,彷彿預示著一場風暴即將來臨。而在朝堂之上,更是瀰漫著一股緊張的氛圍。
在這個時刻,以智謀著稱的丞相劉伯溫正靜靜地站在自己的書房內,透過窗戶,凝視著窗外飄落的黃葉。他的目光深邃而憂慮,心中如亂麻般糾結。
最近,浙東一黨的胡惟庸勢力日益膨脹,對劉伯溫的打壓越來越明顯。他深深地感到,如果自己繼續留在朝堂,恐怕難以逃脫胡惟庸的陷害。於是,一個辭官的念頭在他心頭萌生,他渴望遠離這權力的旋渦,尋找一片寧靜的天地。
第二天,劉伯溫先覲見皇后娘娘,緊接著,一名宮女輕聲稟報:“皇后娘娘,劉老先生求見。”他知道,現在正是關鍵時刻,不能有絲毫疏忽。
皇后娘娘微微頷首,表示同意,隨後輕聲說道:“宣劉伯溫覲見吧。”宮女應了一聲,轉身離去。不一會兒,劉伯溫便來到了寢宮門口,一名宮女引著他進入房間內。
進了寢宮後,劉伯溫恭恭敬敬地向皇后娘娘行禮道:“臣劉伯溫參見皇后娘娘。”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透露出一種沉穩和自信。
皇后娘娘微笑著點點頭,親切地回應道:“劉老先生,不必多禮,請快些起來吧!”她站起身來,親自走上前去,扶起劉伯溫,又命人賜座給他。
劉伯溫感激涕零,再次謝恩後,緩緩坐下,目光平靜地看著皇后娘娘。他深知,接下來的對話或許將影響自己的前途命運。
“皇后娘娘,微臣想要辭官歸隱山林,懇請娘娘幫我勸一勸皇上。”劉伯溫老先生深深地向皇后娘娘行了一個大禮,語氣誠懇而謹慎。
皇后娘娘嘆了口氣,神情惋惜地說道:“青田先生,這實在是太遺憾了。你博學多才,滿腹經綸,如今的大明仍然需要像您這樣的人才啊!況且,你與皇上之間的情誼深厚無比,皇上對你也是十分信任的。”
“皇后娘娘,你的好意臣心領了,但現如今臣已經年邁,恐怕已經有心無力,況且。。。。。。”劉伯溫老先生一臉擔憂地說著。
“皇后娘娘,燕王殿下與燕王妃求見。”春蘭傳話。
“快請他們進來。”馬皇后有條不紊地回應著。
“那皇后娘娘,微臣告辭,你們聊。”劉伯溫回應道。
“劉老先生,請稍等,沒關係,棣兒也是你看著長大的,你是他的老師來的。”馬皇后邀請劉伯溫留下。
“參見母后。”朱棣徐妙雲異口同聲地說著。
“一家人不必多禮。”馬皇后一臉和藹可親地說著。
“臣參見燕王殿下、燕王妃。”劉伯溫同樣給予行禮。
“老師\/劉老先生不必多禮。”朱棣徐妙雲同樣給予回應。
“棣兒,妙雲,你們怎麼過來了,發生了什麼事嗎?”馬皇后一臉疑惑地問道。她知道朱棣和徐妙雲都是孝順之人,但他們突然前來,還是讓她感到有些奇怪。
“聽聞母后昨天身體不適,這是兒臣與妙雲調製的藥膏,帶過來給母后塗抹一下。”朱棣一臉正經地說著。他將手中的藥膏遞給馬皇后,眼中滿是關切之情。
“好,你
《燕王和女兒》 第10章 大明宰相劉伯溫(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