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頁)
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甫艾山一家則屬於“盲目流動”的“盲流”,儘管在伊寧住了近百年,但因為是盲流,因而在意識上就覺得要比“塔蘭奇人”低一等了。
“塔蘭奇人”好哇!為什麼?你想啊!“塔蘭奇人”是清朝中期由政府從吐魯番、阿克蘇、喀什等地遷往此處開荒種地的“民屯”之人,所以說他們不無自豪地稱稱自己為“塔蘭奇人”是有道理的,人家就是種地人嘛!
玉素甫艾山&;#8226;鐵木耳家族則是居住在南疆葉爾羌人。家族世代以鍛刀冶鐵為生。再往遠裡挖掘其“根”,則是在唐朝時期由河南濟洲一帶被回紇將領擄到西域來的漢族冶鐵匠人。後來流落到崑崙山下、葉爾羌河畔紮下根來。後來因為戰亂而流亡異國他鄉,如今才返回伊犁,住了百年不到,你不是盲流誰是盲流?
葉爾羌河兩岸,提起鐵木耳家族的鍛刀工藝,提起鐵木耳家族打製的“烏金刀”那可是無人不曉、聲名遠揚了。
《南疆三寶》裡這樣唱:葉爾羌的小刀、伽師的瓜、庫車的姑娘一枝花。
鐵木耳家族生產的刀具,在葉爾羌的名聲要大了去了。不僅是在南疆,就是在中亞人們都是以擁有一把“烏金刀”而自豪。
首先,“烏金刀”和普通的葉爾羌小刀不一樣之處,在於它通體烏黑、分量極重,是刀具中的*。
“烏金刀”的礦石選自崑崙山裡的黑色隕鐵礦石。
採礦時,鐵木耳家族的男丁們全部出動,九個月才能往返一趟。立秋時分,才能將冶煉好的鐵運回來。回家後,再在鐵中加入其家族中秘不示人的礦粉配方、提純加工。反覆鍛打上百遍,方能製成刀坯。
你若以為這樣就可以打出烏金刀了,那就又錯了。烏金刀最關鍵之處在於淬火工藝的掌握。每到此時,只有家中的長子、長孫才可以跟著阿達邊學習、邊實踐,不致於工藝失傳。一旦刀坯淬火成功後,那就是鐵木耳家族和全村人的共同節日了。男女老少齊上陣,開始磨光工藝,最後才是刀把、刀鞘的加工。鐵木耳家族的鍛刀工藝帶動了葉爾羌河兩岸的一方特色經濟的發展。
多少人羨慕鐵木耳家族的手藝想跟著學,可惜呀!學也白學,打出來的刀卻亮閃閃的,雖然寒光逼人,但卻根本不能稱為烏金刀。
單說烏金刀的最後一道工序——磨製,就是多少人想學學不來的。淬好火的刀坯磨製時,一不用刮刀、二不用磨石、三不用砂紙,用什麼?用葫蘆。就用葫蘆當磨料、不停地擦、反覆地磨,直到刀具烏黑透亮、照的出你的模樣方算告成。一個人一個月能磨出一把就謝天謝地了。想學藝的人要先從磨刀開始學七年,多少人在七年面前望而卻步了。
葉爾羌每年一度的“刀王大賽”上,獲得“刀王”美譽的必是烏金刀。
不知從什麼時侯起,葉爾羌河兩岸出現了兩種時尚:一曰“種葫蘆”、人人種、家家種。二曰毛驢馱水葫蘆,成群結隊的人趕著成群結隊的毛驢到山裡的指定地點去馱水,然後將水和葫蘆一起送到鐵木耳家,人家會付給你一筆葫蘆錢和水錢的。
當地的人們清楚的很,秋天到了,葫蘆黃了,鐵木耳家的駝隊、馬隊要從山裡運鐵回來了。馬上要開打烏金刀了,人們摘下了葫蘆,掏出了瓤,裝上了指定處的水,送到鐵木耳家中。“有錢不掙、傻郎的一個”。
其實,人們盼望的除了到手的錢之外,更盼的是一年一度的舞會、歌會…刀郎大會。刀郎大會從頭天傍晚開始,一直要到天明才算完。久而久之,烏金刀開打之日,就成了當地人們的重大節日。
“刀郎、刀郎”,一開始的“刀郎”聚會確實是和烏金刀有著密切關係,和葉爾羌河流域發達的鍛刀業有著密切的聯絡。
從秋天開始,到春天方止。鐵木耳家族的大院裡始終是火光沖天,錘聲鏗鏘。人們很快就可以見到真正的烏金刀王了。
烏金刀通體烏黑並不惹人注目。至於有些人在書中寫到:寶刀出鞘、寒光逼人。所謂的“寒光”就是指的刀本身發亮、在陽光下刺人目而已。這種話,要是用在烏金刀上,那純粹就是胡說八道了。但就是這樣的,通體烏黑的烏金刀,卻享有著“削鐵如泥,斬金無聲”的美譽。
烏金刀“刀王”之稱的美譽決非浪得虛名。
那一年的刀王大會後,一位蒙古武士用自己腰中的“寶刀”和刀王輕輕對磕,沒想到手中“寶刀”斷為兩截。
蒙古武士手中只剩一個刀柄,蒙古武士一時性起,揮動刀王一口氣砍倒了二十來棵碗口粗細的榆樹。
直
《靜靜的艾敏河》 第9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