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11部分 (第1/4頁)

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給我們讀許多作家的文章,把我們幼小的心靈帶進一個美好的境地,使我們瞭解了廣闊的世界,知道了許多有趣的事物。”這回憶是人生最寶貴的一種印記,它可以使人百折不撓地奮進,敢於面對一切坎坷與不幸。

葛翠琳就降生在中國農村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貧窮之家,這個家在物質上沒有給她什麼幸福,但她愛這個給她許多美好的記憶的家。那個偏僻的小村雖然很窮,卻是大自然的寵兒。葛翠琳就在大自然里長大。她回憶說,那時候,“高粱杆剝開,做成馬車、燈籠,河邊抓把泥巴,捏成碾磨盆碗,柳條兒葦葉兒作笛子,葫蘆瓢作船荷葉當傘……”(《綠葉的夢》)那些由大自然編織的生活是童話的故鄉,是她童年的夢。

在她還不識字的時候,祖母就一邊紡線一邊給她講民間傳說,她心中最早的那些動人故事就是那架陪伴祖母一生的紡車給她紡出來的。老祖母紡了一生的線,直到死她都沒有忘記用了八十年的紡車。那紡車就是葛翠琳讀到的第一篇童話。雙目失明的爺爺,不得不離開他一生為之奮鬥的私塾教育,但卻在家裡天天背誦古文,葛翠琳雖然聽不懂,但卻喜歡爺爺那種蒼涼的有著十分強烈節奏的吟誦之聲。葛翠琳說,爺爺的聲音是她記憶裡永存的蒼涼紀念。

葛翠琳童年在樂亭縣立小學讀書。這所小學原來是一座古廟,側殿是教室,院子裡有躺倒的石碑、殘缺的石龜石獅子、生鏽的大鐘和高大的松樹、陰暗的大殿,空曠而荒涼的院子裡雜草叢生。葛翠琳就從這裡開始邁上讀書生活的第一個臺階。這個學校有一個身材瘦小而清秀、性格溫柔而善良的女老師,她教學生冰心的《寄小讀者》、朱自清的《背影》及外國兒童文學名著《萬卡》和《愛的教育》。《小抄寫員》。葛翠琳說:當老師讀到最感人的地方時,“就停下來沉默著。這時候幾十顆幼小的心靈,就和老師一起思索著,眼睛裡含著淚水,回味著作品裡的情景。我們的心離開了陰暗的教室,離開了荒涼偏僻的小鎮,飛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童心就從那裡一天天走向成熟。

每日,雞一打鳴,天還不大亮,深沉的天空裡還有星星眨眼睛,這時葛翠琳就揹著書包往學校裡跑。她回憶說:“我快走,星兒也跟著我快走,我停住腳,星兒也站住不動。星星代替媽媽送我上學,我感到很快活。寂靜的大街上,只有我的身影移動著。嚓,嚓……前邊傳來腳步聲,小巷裡又跑出幾個人影來,小夥伴們呼喚著,追趕著,奔跑到學校。我們把星星關在門外,就坐在教室裡搖晃著身子背誦課文……”這就是他們的晨讀。她常常是小同學中到學校最早的一個。背誦課文,葛翠琳總是一字不差地背下來。

雖然葛翠琳的童年和少女時代充滿了恐怖和苦難,但她的學校卻是大自然的美麗童話。除了上課,老師還帶他們採集各種鮮花和綠葉標本,並講述關於它們的知識和趣聞。星期天,他們跑遍密密的樹林、荒涼的墳地、雜草叢生的河邊、畫一樣的田野、一道道土崗子,爬大樹,鑽林叢,笑聲驚飛覓食的小鳥,“籃子裡裝滿各種綠葉,嬉笑,打鬧,把元寶樹葉串成項鍊兒,用金黃色的兔絲於草做成戒指和手鐲,豆角花掛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滿了小辮兒……”大自然裡的許多事物,一起編製成葛翠琳的童年夢。

有一次下大雪,她到學校時同學還沒到,她的手腳都凍僵了,她以為老師還沒有起床,誰知老師早進了教室,還為學生生好了火。老師讓她把那雙冰涼的小手伸進她的衣袖,這使葛翠琳感動得流下淚來。等同學都來到教室,老師便為大家讀起法國都德的著名小說《最後一課》。文中所講的由於德國統治而不能學習祖國文字的那個不愛學習的小孩子的悔恨心情,使他們都感動得流下熱淚。他們都想到自己的祖國,不是也在遭受日本鬼子的蹂躪嗎?《最後一課》的悲劇故事不是正在中國大地演出嗎?

晨讀之後,同學們輪流講演;他們一遍又一遍,講演這樣的內容:

“……外國人譏笑我們中國人是一片散沙,不!我們幾萬萬同跑將團結成一個巨人……”

“……外國人譏笑我們中國人是東亞病夫,不!中華民族將為自己的英雄兒女自豪,我們的國旗必定在全世界受到尊敬……”

“……外國人說中國的地圖是一片桑葉,世界列強是蠶,正在一口一口地吃掉它,不!我們要振興中華,使祖國日益強大,列強再不敢侵略我們祖國神聖的領土……”

後來她最喜歡的女老師到外鄉教書去了。臨走時老師把冰心的《南歸》送給她。葛翠琳說,她沒有禮物可送老師的,“只有把真摯的眼淚,滴落在她

《二十世紀中國女作家傳緋聞》 第11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