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附錄:第一節 葛羽筆記“白起傳之人屠傳說” (第1/4頁)

張艇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下文字皆源自葛羽日記中的原文:

窗外是白雪皚皚的街景,我伏在案邊開始自己“白起傳奇之人屠傳說”的漫畫創作,面前擺著爺爺三大本厚厚的手稿,裡面包括大量戰國時代的史實以及軼聞,其中就包括這位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殺神”白起。

我翻閱著爺爺的手稿,關於白起的故事,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歷史上曠古絕今的血腥戰役,秦趙“長平之戰”。

據爺爺的手稿描述,1995年的5月某天,長平古戰場在無意間被村民所覓得,震驚了考古界。據說在一場傾盆大雨之後,sx省高平縣一位農民正在田間地頭勞作,無意間挖到很多年代久遠的屍骨,這下可把那位掘地的老漢嚇壞了,馬上跑到當地文物管理部門報告情況。同年十月份,sx省文物管理部分對老漢挖取屍骸的附近區域開展挖掘清理工作,結果令人瞠目結舌,那些已經鈣化的屍骸越挖越多,直到挖了整整兩個多月!在一個約莫二十平方米的小坑內,竟然挖出了一百三十多具屍骸,將當地文物管理部門給嚇了個夠嗆!

後來這些屍骸部分被送去鑑定機構檢驗,大部分證據指向這是距今兩千多年前的一場曠古絕今的大規模屠殺,這些屍骨的主人全部都為精壯男性,普遍身高在一米七以上。

放在兩千多年前,這樣的身高和體魄顯示這些屍骸生前從事著非同尋常的職業,很可能是武士或戰士。

爺爺手稿中對這一事件進行了細緻地調研,據說當時的學術界和民間展開激烈探討,這些屍骨坑可能來源於兩千年前慘烈空前的一場大戰役,即歷史上的秦趙‘長平之戰’。‘長平之戰’中的關鍵人物,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人屠’白起。據爺爺手稿援引史書的記載,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坑殺了趙國四十萬降軍,導致自古以來長平古戰場附近都充滿了蕭殺之氣。

白起的壯舉絕不僅僅於此,爺爺手稿中還提及了白起的另一部戰爭傑作“鄢郢之戰”。

在秦楚‘鄢郢之戰’中,白起攻佔鄢都時用水淹死楚國軍民達三十五萬人,據說鄢都城東積屍如山,宛如人間地獄。趁楚頃襄王從郢都東逃的時機,白起向西南直搗楚國都城郢都,併火燒楚國宗廟和陵寢。

爺爺手稿中對長平戰場一帶的民間風俗做了一定的調研,據說在山西高平民間傳說中,白起慣常是一個嗜血如命的惡魔形象,山西高平這邊至今流傳著一道頗具特色的小吃‘白起肉’,將燒豆腐喻作烤白起肉,大口嚼咽以洩心頭對這個殺人魔王的怨恨。

《史記》記載“白起者,郿人也”。歷史上真正的白起,也叫公孫起,據考證生於陝西省郿縣。關於他的身世,民間傳說加史料記載,可謂五花八門。《戰國策》和《史記》傾向於認定白起是秦武公的嫡長子公子白的後代,為秦國公室出身。秦武公去世後傳位於同母胞弟秦德公,而嫡長子公子白則受封於平陽,後代皆以白為氏。公子白受封的平陽即現今bj市眉縣,而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相傳是白起的後裔。

《新唐書》中寫道“孟明視二子:一曰西乞術、二曰白乙丙,其後以為氏。裔孫武安君起,賜死杜郵,始皇思其功,封其子仲於太原,故子孫世為太原人。”認為白起是名將白乙丙的後代,也就是蹇叔的後裔,但是白乙丙姓蹇,名丙,字白乙,這個說法貌似有很大問題。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白起是白公勝的後代,尤其是白居易在《太原白氏家狀二道》中明確寫出白起是白公勝的後代,而白氏族譜也是這麼認為。

爺爺手稿中也援引了一些史料來討論白起的出身,《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開頭就是這樣一段話:“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為左庶長,將而擊韓之新城。”白起的詳細出生年月似乎已經不可考證,而他在歷史上首次登場的時候是在秦昭襄王 13 年,即公元前294年。白起也叫公孫起,說明其出身來源於秦國公族,祖上應該是王公貴族,但在他出生的那個時代卻沒有給他帶來更多的蔭護。

白起一開始出現時就是以左庶長的身份,秦國另一位重要人物商鞅在歷史上登場時也是以左庶長的身份,那時候是在白起登場的六十二年前,左庶長的權利和含金量相比白起這個時候要高很多。

白起基本上透過自我奮鬥而白手起家的。商鞅變法中取締詩書和禁止遊學,普通人似乎只有兩條路有的選,要麼種地,要麼就去打仗。等到白起出生的時候,可供學習的典籍估計都已被焚燬,而春秋戰國時代盛行的“遊學”賢者們基本上也都被隔絕在秦國城牆之外,商鞅及其學生所著《

《此生無白手游下載》 附錄:第一節 葛羽筆記“白起傳之人屠傳說”(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