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4部分 (第1/4頁)

幽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又沒有多少娛樂活動和書籍可供他們消耗過剩的精力,於是他們就自己找樂子。

練武一度成為時尚。男士們都想把自己練成身手敏捷、肌肉盤虯的武士俠客。人們談起各大門派的武學大師,個個如數家珍;即使是對武學沒有多少興趣的人,也都知道什麼南拳、北腿,並常常為了孰優孰劣而嘶吼得死去活來;對於有關的典故傳說,更是倒背如流。

民兵作為具有我國特色的強大的後備力量,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肩負著帶頭完成生產任務,擔負戰備勤務,維護社會治安,隨時準備參軍參戰和支前,抵抗侵略,保衛祖國的重任,因此吸引了眾多年輕人的目光,報名參加廠民兵的人如過江之鯽。入選者滿懷豪情,情緒高昂地參加各類佇列操練、武器使用以及基本軍事技能訓練。汗水伴隨著榮譽感和責任感,流向他們的心田。

書是那個年代最稀缺的東西之一,而越是稀缺的東西,人們往往就越是渴望得到它。所以他們到處找書看,哪怕是教科書也會捧在手中翻來翻去好半天,一張報紙往往被撕成幾半輪著看,這也許就是那個年代手抄本十分盛行的緣故。如果有誰搞到了一本新書或者手抄本,就立刻會有一大群人上門預約,最終這本書或者手抄本流向了何方,沒有人知道,反正也沒人在意。畢竟那是個一大、二公的時代,私有制、私有財產的概念是不允許在人們的心頭紮根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共享快樂才是黃道樂土。

清談。談天說地,暢談人生、理想,無所顧忌地對頭腦中閃現的任何命題爭論不休。不管是尚武之人還是尚文之士,都喜歡聚集在我老爸的宿舍三零一室,奏響他們的頭腦隨想曲,他的宿舍被人們戲稱為“三零一俱樂部”。儘管也有一些自認為有頭腦、有思想,而且也有一定號召力的人也試圖在自己的宿舍開闢類似的清談沙龍,造就出“四零一”、“五零一”或者別的什麼名稱的俱樂部來,可惜都很短命,形不成氣候。歸根結底,便是他們沒有參悟到其中的真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個顛撲不破的道理。

這個“三零一俱樂部”,將在以後發生的事件中扮演著業餘偵探的重要角色。

第二章 桀驁不馴的一群(一)

更新時間2012…11…29 9:27:32 字數:3102

聚集在“三零一俱樂部”的,是一群桀驁不馴的人。正是在這個俱樂部裡,也正是這群人,透過開放性的思辨,在談笑之間,破解了令一百多名警察耗時數月,束手無策,頭疼不已的連環兇案。

在此,我必須先向大家介紹一下“三零一俱樂部”的主要人物。

首先要介紹的,當然是我的老爸吳遠哲,他可以說是“俱樂部”的靈魂人物。在那段慘絕人寰的案件發生期間,他是清川鋼鐵廠薄板車間的工人。

我老爸是文G前省城一中高三的學生,算是那夥人當中年齡最大、學歷最高、學問最深的人。他是個數理化以及文史兼優的高材生,可惜那場史無前例的運動,摧毀了他踏入大學校門、成為一名核物理工程師的夢想。

他身高一米八四,當年體重不足一百三十斤,細細的頸項上頂著一顆碩大的腦袋,小時候就因為這個突出的特點,而常常被小朋友們追在後面高喊“大頭,大頭,下雨不愁,人家有傘,他打大頭”。因為近視又不願戴眼鏡,為了看清這個大千世界,不得不老是眯縫著眼睛,腦袋使勁兒向前拱,整個人看上去就像只正在覓食的長腳鷺鷥,很難把他跟奮戰在鋼鐵戰線上的工人階級畫上等號。

他有一口巨大的楠木箱,裡面除了幾件藍不藍、灰不灰的衣物外,其餘空間全都被書籍以及寫滿了讀書札記和情詩的厚厚的筆記本所佔領。那些書都是去農村插隊之前從母校圖書館“摸”出來的,大多是馬克思、恩格斯、黑格爾、帕拉圖、弗洛伊德這些外國老頭的著作,中國人中只有少數偉人和古代詩人的作品收進了他的“百寶箱”中。

層層疊疊地壓在那些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詩人之下的,是幾本裝潢精良、讓小女生們面紅耳熱的《人體藝術》、《繪畫藝術》之類的畫冊,那顯然也是從母校圖書館裡“摸”出來的。不過,並非每個俱樂部成員都能有幸得償一見,只有所謂“真正懂得人體藝術之魅力”之輩,才能把那些畫冊捧在手中欣賞片刻。

當年,正是由於那些滿是裸體的畫冊,我老爸被母校的一群小女生判定為是個“靈魂腐爛的傢伙”,並暗地裡封他為“靈魂腐爛集團團長”。

可在清鋼這片朝氣蓬勃、不受傳統觀念束縛的天地裡

《談笑之間酒價錢》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