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0章 張良遺書 (第1/2頁)

通天大教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本來準備看笑話的張亮此時卻沒將剛才的場景看在眼裡。

嘴巴張得很大,看樣子能夠塞進去一個鵝蛋。倆眼盯著泥像右手拿著的竹片編成的書籍上面。

白天的時候張亮以為這書籍也是泥做的。可是剛才手不小心碰了一下後發現是竹片做的,是真書籍。

張亮藉著門外散過來的月光,看到書的最右邊有四個篆字。而這四個字,張亮還認識,泥像下面的石塊上就有這四個字。

張三爺今天念石塊上的字時,張亮可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記在心裡的。

所以張亮看到這四個字的時候大吃一驚。這,這竟然是《太公兵法》。

《太公兵法》一般指《六韜》,又稱之為《太公六韜》,是我國古代的一部著名的兵書。

這本書是我國漢族古典軍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該書據說是由西周初期太公呂望(呂尚、姜子牙)所著,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

《六韜》的內容十分廣泛,對有關戰爭和各方面問題,幾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戰略論和戰術論。

《六韜》分別以《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為標題。各為一卷,共六十一篇,近二萬字。

《六韜》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六韜》的基本理論和範疇,主張柔弱勝剛強、韜晦不露和安靜玄默等。

同時又引用“黃帝”之書,透過周文王、武王與呂望對話的形式,論述治國、治軍和指導戰爭的理論、原則,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

張亮知道,這部兵書不僅在國內影響深遠,甚至流傳到了國外。在16世紀的時候傳入日本,18世紀時傳入歐洲,現今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

自家老祖宗留侯張良就是憑藉此書成為漢初三傑之一的。據《史記·留侯世家》述張良得圯上老父贈書,“視其書乃《太公兵法》。”

此時張慶已經罵罵咧咧的走了。

張亮看著此書心中微動,伸出手來將此書從泥像的手中拔了拔,是活動的。張亮心中大喜,將此書慢慢的從泥像的手中取了下來。

剛取下來,泥像背後忽然彈開了一個小門,漏出一個差不多十厘米長的一個四方形小洞。

還有機關??張亮大吃一驚。走到機關面前,看到一卷白色布帛和一個錦盒。

張亮趕緊拿著東西回到了家,關好門。

回到屋裡,點上油燈,拿出白色布帛,只見上面寫著:

“吾張良,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

吾從漢王入關。因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門不出歲餘…… 會高帝崩,呂后德吾,乃強食之,曰:“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吾不得已,強聽而食……

等張亮全部看完後才知道,原來張良在漢朝安定後,目睹了彭越、韓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慘結局,聯想范蠡、文種興越後的或逃或死。

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哲理。

一來懼怕既得利益的復失,更害怕韓信等人的命運落到自己身上,張良乃自請告退,摒棄人間萬事,專心修道養精,崇信黃老之學,靜居行氣,欲輕身成仙。

隨著劉邦皇位的漸次穩固,張良逐步從“帝者師”退居“帝者賓”的地位,遵循著可有可無、時進時止的處事原則。

在漢初劉邦翦滅異姓王的殘酷鬥爭中,張良極少參與謀劃。在西漢皇室的明爭暗鬥中,張6良也恪守“疏不間親”的遺訓。

可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在前197年(漢高祖十年)這一年,漢王朝上層出現了一場新的危機,劉邦有改易太子之意。

原來,當時劉邦寵愛戚夫人,並察知呂后有異心,有代劉而 王的跡象。故欲廢太子孝惠(呂后子),改立趙王如意(戚夫人子)為國儲。

所有大臣們,都群起諫爭,但絲毫不能更改劉邦初意。眼看太子位行將被剝奪,呂后遂求救於張良。

張良考慮到太子一位,事關重要,不可輕易更立。再加上當時天下方定,漢朝統治根基還未穩固,各項制度還正在健全,只有順其現狀,無為而治,才能安定天下,穩保江山

《穿越三國之黃巾天下張新》 第10章 張良遺書(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