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逼宮謀割據 (第1/2頁)
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1854年後,受到餘勝軍強勢崛起的緣故,清廷和太平天國都是相繼辦練新軍,太平天國那邊出現的是受到楊秀清支援的林成庭新軍。
只是現在林成庭隨著楊秀清被誅殺,家眷被害已經公然和太平天國決裂,所辦的新軍也是損失過半,現在只能帶著殘兵退往江西謀求自立。
在清廷這邊辦新軍的聲勢要大的多,從一開始就是八旗新軍、綠營新軍、江淮新軍同時開辦,然而聲勢雖然壯大但實際效果卻是不大,甚至是不如太平天國這邊的。
太平天國好歹還練出來林成庭的近兩萬人新軍恩,而清廷呢,雖然八旗新軍、綠營新軍,江淮新軍團同時開辦,但是真正具有實效的也只有李鴻章的江淮新軍而已。
至於京營的八旗新軍,雖然已經籌辦六千餘人但也只是換上了樣槍而已,士兵還是原來的那些八旗士兵,連日常的訓練都是有大半的人不來,或者僱傭乞丐代替,而更可笑的是,清廷還不容易才透過各種渠道購入的五千多支洋槍配屬八旗新軍後,一年後的現在只剩下三千多支,有近兩千支新軍不翼而飛。
那些槍哪裡去了?被八旗新軍裡的軍官或士兵們給賣掉了!
各地綠營新軍的情況同樣好不到那裡去,由於綠營分散各地,而籌辦新軍也大多由當地將領自行辦理,朝廷只是發下一份章程後就是不管了,洋槍和軍餉依舊得綠營將領們自籌,所以除了極少數綠營抽調了部隊組建數百人不等的新軍外,實際上綠營新軍的辦練一直停留在紙面上。
比如說之前彙集了大量綠營的江南大營、江北大營。當初的向榮、黃宗漢等人也是嘗試過想要辦新軍的,但是受限於軍費奇缺,洋槍、軍餉兩缺,再加上這兩部都是處於前方,向榮和黃宗漢也不敢亂改動軍制。生怕沒搞好反而造成部隊戰鬥力的下降是,所以也只是辦了幾百人的新軍而已。
如果從全國範圍來說,各地綠營創辦的新軍總額應該超過萬人規模,但是這些新軍卻是分散在全國範圍,根本無法集中起來。同時這些綠營新軍的素質多有差距,差的那些依舊用火繩槍。軍制雖然按照新軍章程來編制,但實際上還是綠營的老一套。
有辦的比較好,比如說湖北巡撫胡林翼麾下的楚勇,據傳胡林翼從麾下楚勇中挑選了兵丁千人,購入洋槍樣炮組建新軍。在圍攻武昌作戰中累有功績。
又聽聞1855年曾國藩潰敗回湖南後,新招募的湘勇也是參考了餘勝軍的新軍章程,不再頑固的認為只靠士兵勇武就能夠獲勝,而是開始採用洋槍樣炮,編練了若干營新軍。
又有浙江巡撫何桂清在浙江編練的一營六百新軍戰力尚可,浙江那邊能夠編練出戰鬥力尚可的一營六百新軍,這裡頭原因比較多。
首先和何桂清這個人有關,何桂清清流出身。在清廷一大群地方封疆督撫中屬於身份比較清貴的人,此人中進士後一直在翰林院混,充當了多任科舉考官。短短十六年就高升侍郎,而且這中間還有三年丁憂時間,因此準確的說,他只花了十三年就成為了二品侍郎,升官之快是諸多官員望塵莫及的。
在部堂混了三年後,1854年清廷調黃宗漢去江蘇任職江蘇巡撫。用以安撫、壓制林哲,而他則是終於獲得了下方地方主政的機會。
這個清流高官上任浙江巡撫後。一心想要做出成績來的他也算勤勉,加上身為清流充任考官多年。可謂是門生子弟滿天下,這要辦新軍的話得到了不小的主力。
其所辦的一營新軍雖然兵力稀少,但是在皖南地區多次和太平軍交戰,頗有戰績!
上述幾支綠營新軍就是清廷各地綠營新軍裡頭算得上是可以拿得出手的新軍了,總數也不過兩三千而已。
清廷這幾年辦新軍的最大成果還是李鴻章的江淮新軍。
後頭有著祁寯藻等漢族大臣的主持,而且李鴻章也的確能力出眾,這辦江淮新軍幾乎是得到了朝野上下的支援,清廷購入的洋槍樣炮除了優先供應八旗新軍外,就是優先供應江淮新軍了。
而且李鴻章的視野和心胸要遠遠超過其他人,當其他人都對著餘勝軍的軍制章程自己摸索的時候,他卻已經是聘請了多名洋人為教官,幫助自己訓練部隊。
他不僅僅向朝廷要求獲得軍械,同樣他還自己聯絡洋人直接購買軍火。
多方面努力下來,江淮新軍迅速成形,而且擴張的速度絲毫不比當年的餘勝軍差多少,從1854底開始嘗試辦江淮新軍,僅僅用了兩年不到的時間裡李鴻章就是拉出了一支五千人的江淮新軍。
而且該
《清末梟雄完整版免費》 第一百三十九章 逼宮謀割據(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