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頁)
散發弄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年)描工《張勝溫畫卷》。圖為利貞皇帝信畫,繪信及佛菩薩梵天八部寺眾天竺十六國王像。原畫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這兩幅畫,尤其是《南詔圖傳》,上面有許多說明,可以作為南詔史史料看待。不過我對於《南詔圖傳》的年代頗為懷疑。畫上說是中興二年,而畫後又有文武皇帝聖真,文武皇帝為鄭買嗣諡號,買嗣繼南詔蒙氏自立在唐昭宗光化三年(公元九○○年),畫當更在其後。又第二幅《張勝溫畫卷》作於十三世紀,畫上題記如佛、菩薩諸字,還照唐人的寫法作仏、,《南詔圖傳》為時在前,而題記全無唐人筆意。所以《圖傳》最多隻能是大理時代的畫,不能看得太早。①
第一種型別的史料,大多是唐朝方面出使的行人以及戍邊的官吏,就他們目識親覽詢問搜訪所得的材料編纂而成。第二種型別的史料,大多根據雲南古代民族的歷史傳說,加以翻譯和改編而成。第二種史料和第一種史料比較,有一個最顯著的不同之點,就是:第二種史料的各種著作一致認為南詔蒙氏之前,有張姓者,在雲南建號稱王,立白氏國,又作白子國、白國。至張樂進求,始遜位於蒙氏細奴羅,南詔蒙氏蓋繼承白國張氏之統。張、蒙二姓禪讓的傳說,還加上許多佛教的神話,從《南詔國傳》起以至於《南詔野史》《白國因由》,一脈相傳,井然不紊,都是第一種型別的史料裡所沒有提到的。
茲將第二種型別史料裡所特有的幾個問題提出來,和第一種型別的史料作比較研究,從而進一步推測其史料的可靠性究竟到甚麼程度。
首先要談的就是白子國或者白國的問題。白子國的問題,在第二種型別的史料裡都提到。據說九隆氏八族四世孫名仁果,生當漢代,傳十七世至龍祐那,蜀漢建興三年(公元二二五年),諸葛武侯南征殺雍輳б院螅�煲粵�v那為酋長,代替雍輳�沉熘畈浚�託照攀希�俏�行罩�跡�私ò墜�A�幽侵���浪錼爬紙�螅�芴品饢�蠼��頗賢酢V撂鋪�謖旯廴�輳ü����拍輳��爬紙�簞�桓�餡�墒舷概�蓿�謔悄餡�墒纖齏�墜�攀隙�耍�⒐�旁環餉瘛U饈前鬃庸�攀霞虻サ睦�貳! �
虹←橋書←吧←。←
第59節:四 論南詔史上的史料問題(3)
歷史上究竟有沒有這樣一個雄踞雲南至四百年的白子國呢?從第一種型別的史料看,從漢唐間雲南的古代碑刻看,可以斷言並無此國。自《史記·西南夷傳》以至《新唐書·南蠻傳》紀載雲南古代的歷史,只說某某地帶君長以什數,某最大,其夜郎自大的滇與夜郎,眾亦不過幾萬人,從未說及統領諸部的白子國。提到南中大姓,也無張姓。那時候的西南一些民族,還停留在奴隸制時代,不可能有像白子國這樣的國家組織。《史記》諸書的記載,比較起來還是近於實錄。①
其次雲南現存古代石刻,自漢代的《孟孝琚碑》起,以下有《祥光碑》、《爨寶子碑》、《爨龍顏碑》,和唐代的《德化碑》、《王仁求碑》。在這些碑文裡找不到與白子國有關的絲毫痕跡。尤其是《德化碑》,裡邊提到平定五詔,招討諸爨,而於白子國卻不著一字。②
這些情形,絕不能歸之於偶然遺漏。漢唐以來,漢族的勢力深入到今雲南東部的昭通、曲靖、陸涼、東川、昆明、安寧、晉寧,西部的姚安、雲南、大理、永昌,於諸處建立郡縣;對於雲南的情況是相當清楚的。如其真有建國曆四百年統領諸部的白子國,不會在漢文史料中完全失載。
《蠻書》紀載六詔中的越析詔,有這樣的一段話:
三、越析一詔也。亦謂之磨些詔。部落在賓居,舊越析州也。去囊蔥山一日程。有豪族張尋求,白蠻也。貞元中通詔主波衝之妻,遂陰害波衝。劍南節度巡邊至姚州,使召尋求笞殺之。遂移其部落,以地並於南詔……。③
這裡的張尋求與張樂進求的名字很相近。但是張尋求是唐德宗貞元時人,與傳說中的張樂進求時間相差有百五十年。張尋求是越析詔部落的一個豪族,用現代話說,是越析詔部落裡的一個土豪,裡貫身分也與張樂進求不同。很可能張樂進求這一個傳說中的人物即是從張尋求影射出來的,實無其人。既無白子國和張樂進求其人,張、蒙二姓禪讓的故事自然也不能看作歷史事實了。
其次為南詔建國與佛教關係的問題。根據第二種型別的史料,南詔建國,與佛教有密切的關係。《南詔圖傳》卷末題記有云:
巍山主掌內書金券贊衛理昌忍爽臣王奉宗等申:謹按《巍山起因》、《鐵柱》、《西洱河》等記並《國史》上所載圖書
《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pdf》 第1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