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頁)
雨霖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疃∷�梢言兜陀誄蹌�3200斤之數。這樣的安排,無非是將他們所制私鹽公賣,政府也仍從中取利。到了這種程度,政府本來可以乾脆地承認自己無力專利於製造,以後只在食鹽上抽貨物稅(excis)。可是這樣違反了整個官僚機構的行政邏輯,同時食鹽專賣既牽涉邊防軍與戶部,也影響他們的賬目與預算,所以寧可拖欠,沒有人能負下改制的責任。 我們這裡提到的商品只有一種,即是食鹽。可是因為經理管制的原因,起先分為三四種,後來分為8、9、10種。再舉一例,16世紀後期,有些地方得不到鹽,於是要加速食鹽的運銷,以前食鹽堆積於各產鹽區的批驗所,要成批放行的辦法仍是不改。可是另外抽出一批鹽,只在船上抽驗放行,稱〃河鹽〃,以與囤集在碼頭上的〃堆鹽〃區別。用不著說,河鹽有利,給堆鹽很大的競爭壓力。一種商品既為日需品,又分作兩類以上,必有優劣之分。其競爭的結果,並不是優勢部分將價格降低,而是一齊將價格增高。凡是運輸糧草到邊區的成本、候鹽期間的利息、賄賂官僚的費用等等,都要加在零售的價格之上,即使私鹽,它也不可能將官鹽的價格降低,而是隨著一齊上升。到情況最不好的時候,食鹽成為奢侈品,一般人民淡食。 本來食鹽專利是工業革命之前的利藪,也為其他國家如法國採用。只是因為明朝全部以官僚主義的精神把持,害多利少。有時弄得產鹽之處食鹽堆積,原來已付費的商人籌不出額外需索的費用,各處待配鹽的地方又缺貨,資金凍結,食鹽損耗,只有最少數的投機商人和不肖官僚發了一批橫財,政府與正當商人一齊與老百姓受罪。此種情形終明季未止。 還有一個例子,更表示明代政府其本身之目的在管教,而不在服務。 官僚管制大批民眾的辦法,乃是〃集體責任〃(group responsibilit)。如果子弟犯法,找到家長負責;村民不受約束,由里長、甲長負責;納稅人欠稅,由〃總催〃負責;好在大家都在農村裡,一般情形之下無法遠走高飛,即使商人也可以責成他們互相保證。唯獨對於開礦的礦工,缺乏適當的辦法對付。他們一般從各處招募而來,即無從打聽個人底細。當日開礦又是投機生意,本來礦主的資本就不夠,一到開採不利,又無遣散員工各還本籍的辦法。礦工人數又多,失業之後缺乏救濟,一般落草為匪。他們開礦之後學得打鐵,也有了製造簡單兵器的本領。16世紀有好幾次的匪患,由開礦而發生。1559年嘉靖帝需要修建宮殿,讓全國人民開礦得銀民六官四,可是引起浙江、江西間大規模的匪患。1566年〃礦匪〃攻下了南直隸的婺源縣。事平之後,政府在1568年將三省交界處的礦區劃為禁區。所有礦洞一律封閉,重要的道路上勒石,不許閒人進入,原來在礦區的民間也一律強迫遷出,因此受損失的田賦,則由附近各縣附加抵補。官方尚印行一種書籍,稱為《三省礦防圖說》,裡面講到各條道路及應防備的地方。一部地理上的書籍不提倡開礦而反對開礦,看來也算獨樹一幟,只代表中國官僚主義之特色。 這樣看來,明朝政府的收入,得自工商業的方面極少,也不足為奇了。我作《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時,估計土地稅並附加約為銀2500萬兩,鹽稅約為200萬兩,其實鹽稅裡尚有一部得出〃蕩價〃。〃蕩〃原來是水浸低溼之地,當中產蘆草,可作煎鹽的燃料,後來被有些灶戶開墾為田。政府也向他們徵一部分的稅,而不併在一般土地稅內計算,而抵補食鹽專賣的短缺。這兩項就已注入全國收入之絕大部分,近乎90%了。其他所有的收入,共計30種專案,總共所入即從寬估計,也不可能超過400萬兩,只有378萬左右。而且當中最大的專案,尚是我們所謂行政收入。例如捐官(即〃開納事例〃),每年可到40萬,而全國開礦的礦銀,即在最豐裕的一年,也不過15萬。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一) 傳統中國的財政與稅收(7)
所以我一看到時人寫歷史,談到明代嘉靖、萬曆年間,膏腴萬頃,土地集中,各王子也建莊園,是謂封建時代。後來松江華亭上海紡織業發達,又是資本主義的萌芽,就希望這些人能夠花一天半天的時間,稍為瀏覽明朝的財政史。再說一遍:資本主義要金融經濟、商品經濟趨於成熟,信用廣泛地展開,支援現代經濟的技術因素如信用狀(letter of credi)、匯票(bill of exchang)、提貨單(bill of ladin)、複式簿記都已通行,而且保障這些因素的法制都已在位,才夠談得上。明朝與清朝,不僅貨幣
《大理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電話》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