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97章 軍銜 (第1/1頁)

麥浪中的守望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並且只要家中有子弟參軍。 民政部門也會發給足額的功券。 這些功券可以用來兌換相應的土地。 每名參軍計程車兵,至少能夠得到十畝土地。 如果這名士兵在戰場上陣亡的話。 將會一次性得到50畝土地的撫卹。 並且一次性發放相當於這名士兵三年的軍餉。 除此之外,家屬每月都會得到相當於一個普通工人收入標準的養家費用。 而那些在戰鬥中受了重傷,完全失去行動能力的傷殘老兵。 也會得到優厚的撫卹待遇。 標準和陣亡將士相差無幾。 並且在龍城和新月城,建設有專門的榮軍養老院。 用來專門照顧這些喪失行動能力的傷殘士兵。 而對於戰鬥中受傷失去戰鬥能力的老兵。 也會給予相應的撫卹待遇。 並且根據他們的自身情況。 安置在各行各業,以確保其生活保持較高的水平。 朱君洛就是要透過這種方式。 來激發民眾的參軍熱情。 除了對傷亡將士的撫卹。 軍中的基層軍官。 也是各地行政部門和各部基層官員的主要來源。 這些基層軍官,年齡超過45歲。 就不再適合擔任一線作戰部隊的基層軍官。 便會被分派到各地的行政管理部門或各部擔任基層管理官員。 這樣的軍隊安置政策。 不僅免去了軍中將士的後顧之憂。 也極大的激發了軍中將士作戰和訓練的熱情。 因為在此時大明的軍隊中。 只有在作戰中獲得功勳。 或是在訓練中拔得頭籌。 才會有晉升的機會。 其餘情況一律得不到晉升。 中元節結束後的幾天裡。 朱君洛依然在龍城各地體察民情。 七月十九大朝會。 各部官員和各地的行政長官介紹完各自的工作後。 朱君洛提議道: “現在我方軍隊人數不斷增長,目前軍隊數量已經超過十萬人。” “而且這十萬人還遠遠不夠,還要繼續增加軍隊數量。” “雖然我們已經將部隊進行了整編,成立了龍衛軍和虎衛軍。” “但是在實際的作戰行動中,經常會採用互不統屬的部隊參與作戰。” “尤其是戰鬥進入白熱化時,各部軍隊會相互摻雜在一起。” “這時,如何能夠迅速組織起有效的作戰力量至關重要。” “我建議在軍中實行軍銜制度。” 朱君洛說完後,便讓總參謀部宣讀軍銜制度的提案。 在軍銜制度提案中。 分別制定了兩套軍銜方案。 一是軍官的軍銜。 共分為四等11級。 由低到高分為尉官、校官、將官、元帥。 尉官分為少尉,中尉,上尉。 校官分為少校,中校,上校。 將官分為少將、中將、上將。 另外,還有元帥和大元帥。 而朱君洛作為大明帝國的皇帝、三軍統帥,則不在此列。 按照現有的軍隊編制體系。 少尉將授予排長一級。 中尉則授予連長一級。 上尉授予副營長。 營長則授予少校軍銜。 地方守備團團長或副旅長授予中校軍銜。 旅指揮使授予上校軍銜。 各衛總兵則授予少將軍銜。 而像龍衛軍和虎衛軍的統領則授予中將軍銜。 至於上將及元帥,大元帥的軍銜。 將會隨著軍力的擴張以及戰役的規模另行授予。 目前,軍中將領所得到的最高軍銜只有中將軍銜。 現在得到中將軍銜的也只有張嶽、姚遠、李俊、劉正浩四個人。 張嶽作為虎衛軍的統領,授予中將軍銜當之無愧。 姚遠擔任龍衛軍的副統領。 而龍衛軍的統領,則是由朱君洛親自擔任。 但姚遠作為龍衛軍的副統領,負責實際的指揮。 也被授予中將軍銜。 而李俊作為北線最高軍事長官,並且兼任平陽城和順城兩地的總督。 也被授予中將軍銜。 劉正浩作為太平洋艦隊的最高指揮官。 也被授予中將軍銜。 而何正陽,雖然麾下軍隊已經超過了三萬。 並且作為臺灣島的最高軍事長官。 其實也算勉強有資格授予中將軍銜。 但朱君洛要求何正陽在臺灣島編練一支新軍。 這支新軍整編完成後。 才能被授予中將軍銜。 另外一套軍銜體系。 是專門為基層士兵準備的。 分為士兵和士官,兩等五級。 士兵分為一等兵和二等兵。 一等兵授予新兵。 完成考核並在戰場上殺敵後。 便會授予二等兵的軍銜。 殺敵超過五人便會授予下士計程車官軍銜。 士官軍銜分為三級。 分別是下士、中士、上士。 二等兵殺敵超過五人便會授予下士軍銜。 並可以擔任組長或班長職務。 下士所帶領的班或組殺敵超過十人。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龍騰美景瓷磚是一線品牌嗎》 第197章 軍銜(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