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曾經的蒙古草原 (第1/2頁)
短尾貓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在馬車裡給王昭君講了匈奴的過去和現在,還拿出我自己西漢的手繪地圖給她看。
此刻作為20歲的少女,王昭君才明白,自己差點被一個草原不讀書,從小系餵豬放羊的野蠻人差點叼了去......
這裡我不談匈奴人,只是談蒙古草原上的一群人。畢竟不能說當前的政治話題,說了就被敏感和封閉內容......
畢竟斷斷續續的人類歷史上,有四個曾經存在於蒙古草原上的部落,他們曾經書寫過壯美的歷史軍事畫卷......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即使在當代中國惜字如金的歷史課本上,也要進行大篇幅的介紹。
他們是曾經活捉過大明皇帝的衛拉特蒙古部落(古漢語:瓦剌族),他們強大的可汗曾經修建了呼和浩特城。
強大的蒙古草原人將藏傳佛教引入北方草原的土默特蒙古部落(明史:韃靼部族),曾經以八萬鐵騎與大明和後金(後來大清)爭奪天下的察哈爾蒙古部落,最後是以十萬鐵甲幫助滿清打下267年江山的科爾沁蒙古部落。
這裡,我只能給王昭君重點介紹一下,鮮為人知的土默特蒙古部落的興衰歷史。
畢竟這是有大清歷史記載和大量野史的資料作為背景。
其餘的都沒有相關的更多內容遺留,這也是歷史的一個通病,一個王朝事實會毀滅別的部落歷史文獻,只是重點編撰和保留自己的......所以,曾經的東亞大夏曆史,我們又能真的知道多少歷史中的真像?
土默特是蒙古語,譯成漢語是數萬的意思。
但在蒙古族的語言裡含有人丁興旺等吉祥語意。
據《蒙古秘史》記載,在13世紀初,(之前十幾萬年,蒙古人是沒有文字的,從他們祖先,事實從兩棲爬行動物逐步進化演變活到目前,只有世世代代相傳的蒙古語言。)
從這裡就能看出文明中的一個重要元素,語言文字的重要性。
沒有文字,就沒有科技的記載和各種技術的傳承。
居住在貝加爾湖附近的禿馬惕人,在成吉思汗時期歸順蒙古統治,被賜名為土默特部落。
後來,這支部落一直追隨成吉思汗,成為其麾下能征善戰的部落之一。
在西部的歐洲大陸地中海諸國進入公元五世紀後的中世紀時代時,成吉思汗西征,土默特部落被安排在阿爾泰山駐牧,保衛著蒙古帝國重要的戰略關隘。
《蒙古秘史》記載...成吉思汗陵,八月盛奶祭頌詞就有如下的唱詞:“保衛了阿爾泰山之北十二道關口,成為大鵬之翼的,……就是那十二土默特啊!”
這寫文字就事實說明,土默特部落在蒙古疆域擴充套件後,曾經長期亦牧亦軍,守衛帝國要害之地,可謂能徵善守!
他們就是後來的蒙古部落歷代族人崇拜的英雄民族。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
無論在匈奴之後出現了強大的鮮卑族,烏桓部還是契丹、蒙古人,大遼和大金。
其實他們換了馬甲都是生活在這一片蒙古草原上的遊牧民族。
中土崛起的各個王朝和朝代,會賦予他們歷史上各種不同的部落名稱和民族名字,但是草原牧民的根本血脈系不會改變的。
無論他們部落變大還是變小,聚合還是離析,統一還是分裂。
生活在這一片草原上的還是亙古未變的牧馬人。
-
遠處的夕陽下,跑來十騎人馬。
強大的羅馬重甲騎兵傳遞回來北部蒙古草原深處郅支單于的訊息傳來......
“獨裁官大人,郅支單于部不願意歸降,他們首領說......說你給出十萬銀,一萬金,五百匹戰馬和五百套羅馬盔甲,它可以考慮來投降。”
“哦?他就只需要這麼一點。”
我把手裡的兵書丟在車裡的案頭,居然氣樂了,笑了起來......
還真是個餵豬的,不知道凍硬的泥鰍,是死是活......
公元前60年左右,蒙古草原牧民部落統一時代的匈奴,虛閭權渠單于死,立刻引起內部分裂,先後出現五單于爭立的情況,混戰不斷,最後發展為呼韓邪單于和郅支單于的相互攻伐。
公元前53年,呼韓邪單于附漢,是為南匈奴。
公元前44年,康居王因為烏孫(西域國名,都城在赤谷)堵塞絲綢之路的事實所困,欲聯合郅支單于的北匈奴東西兩路合擊烏孫。
接到訊息的
《狼穴尖兵2怎麼停下火車》 第264章 曾經的蒙古草原(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