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9章 王在法下之帝崩 (第1/4頁)
韭菜東南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本章五千三百字。
……
敬天法祖後面的遺詔,並沒有平息立儲的風波,議論紛紛之中,還是有朝臣上疏,請立四皇子為儲君。
隆武帝不應。
但上疏的人始終不絕。
感覺他們要用海一樣的奏疏淹沒隆武帝的意志。
不久,宮中傳出隆武帝的上諭。
“朕已經有旨意,不再設立太子,以免太子迷失自我,患得患失,同時也是避免奸佞之人借擁立之功,紊亂朝政,更避免皇子相互爭奪,兄弟失和,因此置密詔於乾清宮,朕百年之後,照詔行事即可,太子立不立,又有什麼關係呢?再有人妄言立儲之事,一律革職!”
……
幾天之後,工部郎中夏維新因為不顧朝廷禁令,勾結朋黨,妄議立儲,被朝廷革職,永不錄用。
而擁立四皇子,屢次上疏的幾個官員,也被貶斥回鄉。
……
如此,朝堂終於是安靜了。再沒有人敢上疏提及立儲。
但猜測卻無法停止。
那“敬天法祖”之後,寫的究竟是四皇子呢,還是遼王?
四皇子希望更大,但遼王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凡人如此,兩個主角,四皇子和遼王亦就更是如此了,他們兩人都是心有希望,但殊無把握,如此,兩人只能拼力表現,給隆武帝,給朝臣,給百姓看。
……
年末。
小年夜之前。
隆武帝在乾清宮賜宴,召多爾袞以及在京的蒙古親貴一同賞樂。
其時,福臨已經去世,多爾袞也已經是失去了進取,每日研讀佛經,儼然已經是成了一代高僧。
宴席結束,白髮蒼蒼,早已經是大明衣冠的多爾袞顫顫巍巍的跪在地上,向隆武帝請罪,說當年他從瀋陽敗逃之時,因為攜帶不走,所以秘密埋藏了最少價值八百萬兩的金銀珠寶於瀋陽郊外。這麼多年,一直隱藏不說,今日特向皇帝陛下請罪。
隆武帝笑:“此事朕早就知道了。人都有私心,你敗的不甘,想要東山再起,也是人之常情,所以,朕赦你無罪。”
……
隆武三十四年,三邊總督李巖率撫遠大將軍李定國和安西將軍周遇吉一共五萬人,兵分兩路,向向伊犁進軍,一百天後,兩軍順利在伊犁會師。準格爾蒙古首領達瓦齊率兵一萬扼守伊犁西南的格登山,等待後續的援兵,李定國發動夜襲,以五百人夜襲準格爾大營,準格爾軍驚恐,不戰自潰,多數投降,準格爾蒙古首領率領少數人倉皇逃走。
伊犁初定。
大明朝廷設伊利大將軍,周遇吉任之,鎮守邊疆。
但僅僅六個月後,投降的準格爾蒙古軍就發動叛亂,周遇吉領兵平叛。
其後歷時一年,終於是平定了各路叛軍。
隆武三十五年,準格爾蒙古首領逃往哈薩克,後又逃入羅剎國,再然後染天花病死,準噶爾汗國自此告終。
大明軍幾乎完全控制準噶爾蒙古的遊牧區。
……
三十五年末。
隆武帝下旨,命令檢討軍人干政,制定更嚴厲的防軍人干政法,對於兵馬的調動程式,要更加嚴格規定。
同時,加大宣傳,令下層軍官乃至每一個普通士兵都明白軍人不得干政的嚴厲律法和重要性,因為五年義務教育的普及,此時計程車兵都更有主見,更不會輕易被軍官蠱惑。
……
隆武三十六年初,左懋第病故,堵胤錫為首輔。
同年,內閣改制,閣員擴大為十二人,但除了首輔和次輔之外,其他人朝夕可換。
三十七年六月,大明軍抵達喀什,又一次平定了準格爾殘餘的叛亂,西藏也經歷了第一次活佛轉世,自此,西藏和天山南路完全平定,大明朝完全控制後世的西藏和新疆地區。
隆武帝喜悅,置西藏省、西域省和天山省,遷三邊總督府於迪化城(烏魯木齊),從內地遷移百姓,將整個西域收入大明疆域。
因為連續征伐新疆西藏,軍事開支巨大,財政出現虧空,現在兩地平定,朝臣上疏,請求修生養民。
……
八月,老將軍佟翰邦喪。
隆武帝悲痛。
……
也是這一年。
乾清宮中。
六皇子朱和坤講武堂畢業,回到宮中,第一次面見陛下。
隆武帝望著他,忽然
《崇禎十五年黃河決口》 第1339章 王在法下之帝崩(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