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部分 (第1/4頁)

世紀史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遠。華麗的外表掩藏不了他們內心的淺薄、愚蠢和無能,如果沒有叔叔們的權勢,他們不堪一擊。

王莽:從先進模範到亂臣賊子(2)

貧困和苦難會賦予人正義感的說法至少在王莽身上得到了驗證。因為他們,王莽終生厭惡鋪張和招搖。

好強的寡母節衣縮食,把他送到名儒陳參門下,學習《禮經》。像所有的寡婦一樣,她在王莽身上寄託了太多的希望,特別是當她的長子早夭使王莽成了獨子之後。雖然不太識字,她卻每天都要陪王莽溫書到半夜。她剝奪了王莽的童年,不允許王莽和街上的孩子玩。她要王莽出人頭地,光大家聲,為她這個被人忽視的寡婦爭取生活加倍的報償。

孤兒往往天生嚴肅,眼神裡有一絲憂鬱的底色。生活早早就教會他們如何應付挫折。王莽學習非常刻苦。他深知成績對自己的重要性:這是他個人奮鬥的重要資本。與權力中心的遙遠距離形成了強大的張力,深刻的屈辱體驗化作了向上攀登的不竭動力。地處孤寒、冷眼旁觀使他觀察到了社會的黑暗,聖賢的教誨灌注給他巨大的道德激情,而不幸的生活又鑄造了他堅強的意志。“不患寡而患不均”,“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些話從他口中讀出來異常地慷慨激烈。他希望自己的智商將最終幫助自己走入權力中心,把這些寄生蟲一樣的表兄表弟踩在腳下,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公平、更合理,而自己也最終將留名千古,光耀萬世。

中國文化早熟。早熟往往是一種有問題的成熟。

中國傳統思維的簡單化、一元化、以偏概全,曾經並且仍在給中國不斷製造問題。在過去的中國人看來,孝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品質,一個人孝順,就意味著他會遵守秩序,忠於國君。從這個邏輯出發,中國人創立了幼稚的社會賞罰機制,那就是,把官位作為“德行”的報答。

《孝經外傳》記載的第一個典型人物是大舜。據說舜的父母兄弟對他都不好,合謀要殺死他,可他還是一如既往地孝順父母。堯帝聽說了,就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後來又把帝位讓給了他。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孝子就得到了最豐厚的獎賞———帝位。

所以歷朝歷代,千奇百怪的“孝悌”行為層出不窮。古制父母死後守孝三年,可是東漢人趙宣一連二十多年都住在墓道里,因此成了著名孝子,名氣很大,被舉為孝廉。同樣是東漢人許武,自己做了官,為了使兩個弟弟也取得做官資格,在分家的時候故意欺負兩個弟弟,把家產都據為己有。而弟弟們尊重兄長,毫無怨言,成了“悌”的典型,名聲遠揚,也被舉為孝廉。之後,許武才公佈了自己私藏的分家文書,說明是為了使弟弟們成名才這樣做的。結果許武也受到了讚揚。原因是他為了弟弟們的前途,自己甘願被人誤解,承擔罵名,於是他也被舉為孝廉,一門三孝廉,美名遍天下。

這個故事充分說明了英模機制的尷尬。許武給中國人的邏輯思維出了一道難題,而答案是這樣令人啼笑皆非。往往是,一個人的行為越突出、越超乎尋常、越不近人情,他的社會聲望就越高,所得到的官位就越顯赫。

不管怎麼說,王莽早年的恭儉孝順出自天性,並非偽裝。

而系統的儒家教育,無疑引導王莽強化自己性格中的這些品質,並且形而上之。在他的時代,道德在正統觀念中是超越一切的最高價值,道德完善被認為是人生的最終目標。就像他為自己的學業感到自豪一樣,他也希望透過良好的品質獲得人們的肯定。

而在意識深處,他的道德完善熱情,則是出於在道德上壓倒其他王氏子弟的隱秘願望。他要用自己出眾的德行,來反襯自己諸多表兄表弟的放縱;他要憑道德資本,戰勝這些平日視他如無物的人。這是他唯一的優勢,他不能不充分發揮。

然而聖人的教導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現實的。聖人錯誤地認為人的本性是完美無缺的,要求人嚴格剋制自我的慾望,把自己裝到“理”的牢獄,修煉到一舉一動都符合“天理”。

按照儒教理想色彩濃郁的禮儀規範去為人行事,在現實生活中必然會遇到種種障礙和尷尬。青春期的王莽和所有的憤怒青年一樣單純倔強,他把這些障礙當成了對自己定力的考驗,當成了“為賢作聖”路上必然的磨難。他認為這個人人放縱苟且的社會是不合理的,和庸人的信念不同,聖人之徒必須讓社會適應自己,為此他就要帶頭克己復禮。被聖賢之道折服的他立下宏誓大願,要以古人為榜樣,特立獨行,做一個錯誤世界裡正確的人。他事母至孝,

《歷代皇帝的下場》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