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1/4頁)
冷如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城裡的大街小巷裡都可以看到蘇聯的報紙、文字。影劇院裡上映的都是蘇聯影片、人們交際的語言除了本民族的、那就是通用的俄語了。
更令人叫絕的是這裡的學校,不論是公立還是私立,一律使用蘇聯教材、而且還是蘇聯政府免費發放的。學校的教師大都是蘇聯人,即使有個別教師不是蘇聯人,但也是在蘇聯學習後回來的。伊寧城裡設施最好的、規模最大的要屬斯大林中學、伊寧女中等學校了。
新疆當局在伊寧設立的小學、平民中學用的也是蘇聯教材。不用蘇聯教材的只有兩類。一類是像拜吐拉這樣的經文學校,另一類是當地駐軍的隨營子弟學校。
可以想象的到:這樣的人文環境、這樣的教育制度培養出的學生對中國……也就是對祖國的認知會是什麼樣的結果了。在伊寧,不會說漢語可以、不會說維吾爾語也可以、但不會說俄語則是萬萬不行的。以至於有了從蘇聯回來參加三區革命的領導人阿合買提江等人見了*方面的代表只會說俄語而不會說維吾爾語的笑話,要知道,阿合買提江可是六歲時才從伊寧到蘇聯的,三十來歲才從蘇聯回國到伊犁參加革命的。
當時的伊寧當局和後來的中國共產黨人都未意識到,這種文化教育可能產生的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道理之深,可能也就在這裡了。這種教育制度之樹結下的苦果,我們到今天不是依然還在品嚐嗎?
艾力汗的願望一步步實現,在蘇聯領事館的幫助下。艾力汗的活動也由地下轉入了公開,伊寧的各種公開*上都可以看見他活躍的身影。
艾力汗有了領事館派來的衛隊、電臺、電話、和轎車。當然,這一切都不是白給的。“是我艾力汗幫他們發放了幾千份蘇僑證後換來的。”
根據領事館的密謀和策劃,艾力汗忠實的執行了“五。二二”大*的方案,煽動穆斯林鬧事、嫁禍伊寧當局的陰謀剛一登場就悲慘收場。艾力汗聰慧的腦袋瓜實在是想不明白輸在何處!
深夜裡的艾力汗徹夜不寐,獨自向隅,面壁苦思而不得其解。
其實這事也難怪艾力汗,說白了,他只是一個宗教活動家、宣傳家。根本不是、也不能算是政治家、更不是軍事活動的組織家。政治家的權術和手腕是他永遠也學不會、搞不懂的。艾力汗可能永遠不會明白由一個宗教學者到成為一個權傾一切的政治家之間的距離有多大。
命運決定了艾力汗在這場政治奕局的對奕中,永遠擺脫不了扮演悲劇卒子的角色。
一九七六年,己經九十一歲高齡的艾力汗。吐烈。蘇爾比霍加耶夫大阿訇在生命最後的彌留之際依然象今晚一樣,跪坐在真主面前,他在請求真主告訴自己:我該怎樣理解把握自己一生中不同角色變化幻的規律呢?安拉!阿克巴爾!
艾力汗死於阿拉木圖郊外的一間別墅裡,身邊連一個人都沒有。 。 想看書來
第四章 領事館的變遷
蒼翠濃郁的伊寧城,背靠科古爾琴山,伊犁河水繞城而過。沿著河邊濃密的樹林中穿行向北,映入眼簾的是一座佔地數百餘畝的歐洲建築群落。
高大的圓柱廊簷大廳、屋頂坡度極大的馬尾簷鐵皮屋頂、尖塔式的東正教堂,彷彿使你來到了歐洲的某一小城。坐落在建築群落中的最高的建築物,出了尖頂教堂外,當屬那座米黃色的兩層洋樓了。
黃樓主體兩層,樓頂中部又修建了一座高高的平臺。平臺中央立著一根十一米七的不鏽鋼旗杆,旗杆上飄揚著一面紅色的、印有鐮刀鐵錘字樣的旗幟。哦!這就是蘇聯駐伊寧的總領館的升旗平臺。
領事館正門兩旁,有兩座木製的尖頂崗亭,四名荷槍實彈的蘇聯領事館護衛隊計程車兵,神情嚴肅地站在崗亭旁。領事館每天的升旗儀式和哨兵換崗禮儀是蘇聯政府對伊寧市民進行的“愛蘇聯祖國母親”教育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了伊寧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透過鑄鐵花藝欄干圍牆可以看見,散佈在濃蔭花草間的幾十幢俄式平房佈置的井井有條,極為雅緻美觀。現今這裡已經被改造成為當地政府的一所華麗的賓館。
據知情人說,當年的蘇聯領事館,光是駐軍最多時曾達到兩千五多人。
領事館如從最早的俄國商務貿易貨棧圈地時開始算起,距今也有一百二十多年的歷史了。
最初它只是沙俄在伊寧的一個商務代表處的貿易貨棧的堆貨處。
當年沙俄商務代表潘果洛夫。伊里奇向當時的伊犁將軍奕山提出買一塊幾張牛皮大
《靜靜地艾敏河》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