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8章 史珍香 (第1/2頁)

華夏九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風景極佳的瑟苑中很熱鬧。所謂詩會其實大多都是少數幾個文采極其出眾之人的舞臺而已,其餘大多數人都是做個陪襯看看熱鬧而已。

之所以如此趨之若鶩不僅僅是因為這詩會是當朝秘書郎的孫子鄭弘主辦的,更重要的是詩會是構建人脈的最為便捷的途徑罷了。

如帝師鄭清之這樣的朝中重臣,也需要一大幫大大小小的官吏在下方搖旗吶喊,更何況他們這些剛剛脫下白身還沒有授官的小小進士。

餘賜很安靜,這跟往日的他截然不同;他身邊也很安靜,同周圍三個一群五個一夥的新科進士們的熱鬧場面相比,他立身之處沒有一個人存在;

往日的他雖然不是絕對的中心,但是身邊總會有眾多的跟隨者。不是因為他的學識和才華,而是因為他是余天錫的兒子。

這就足夠了。

對於一個個新科進士從巴結到現在的遠離,餘賜並沒有太過放在心上。他從昨天晚上就一直在想一個更重要的問題。

自己真的是如那賈師憲說的那樣錚錚鐵骨、眼中揉不得沙子的人麼?捫心自問,餘賜知道自己絕對不會是賈師憲口中說的那樣一個人。

當著皇帝的面,當著滿朝文武以及無數士子的面,被賈似道如此褒獎,從內心來說餘賜是很享受的,但是他從很多人的眼中看到的不是敬佩,而是懷疑。包括皇帝,甚至還包括自己的父親。

這讓餘賜心中很不爽,很憋屈。雖然餘賜知道自己不是賈似道口中的那樣一個人,可是自己為什麼不能是那樣一個鐵骨錚錚的人?他們又憑什麼懷疑自己?

自己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這個問題一直糾纏著餘賜,哪怕昨天晚上回府之後老父的雷霆震怒都沒有讓他有些許分神。

……

萬客來中,賈似道和納蘭玉、史祥各據一方,親切的交談著,氣氛不能說的上是友好,卻也沒有太過劍弩拔張。

納蘭玉心有不平卻終究是沒有一再挑釁,這裡必進是臨安城,是大宋朝的國都,雖然她不擔心自己的安危,但是卻也不想真正的暴露身份。

所以雖然看到賈似道那張總是掛著淡淡笑容的俊臉讓她怎麼看怎麼覺得可惡,恨得銀牙暗咬卻也無可奈何。

“納蘭姑娘如此大商巨賈不知是做什麼生意?現如今蒙古人正在入侵我大宋,陸路可是不太好走啊。”

第一次宋蒙之戰在三年前趙昀一力主張提兵入洛奪回被蒙古人佔領的東西兩京之後就已經爆發,大宋朝經過初期的大敗之後,總算在孟珙的支撐下挽住了頹勢,如今兩國在京湖、四川一線進入了漫長的僵持階段。

有蒙古人在的地方,像納蘭玉這樣的鉅商想要安然無恙的進入大宋境內絕對是不可能的。更莫說她還是個女人,一個極其漂亮的女人。

“誰說我是從陸路進入大宋的?蒙古人難道還能把那海路都堵塞?”納蘭玉嬌俏的白了一眼賈似道不屑的說道。

言語之中卻是已經將她如何進入大宋說了出來。

走海路?

因為蒙古人橫掃歐亞大陸,陸路的商道基本上都已經斷絕,雖然說蒙古人對商人同樣也很重視,甚至為了維持蒙古貴族所需專門出臺了法令來保護陸路上行商的各地、各個民族的商隊,但是上有對策下有政策,陸路商貿的急劇減少卻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陸路商道斷絕,極大的促進了大宋朝本就極為的發達的水路尤其是海路貿易。從廣西開始一直到建康府這一條沿海帶,短短的百餘年間已經成為大宋朝商貿的中心。

東瀛人、朝鮮人、越南人乃至阿拉伯、歐洲、非洲的商船,都蜂擁而至,同大宋朝的商人開展各類貿易,無數的金銀珠寶、香料等等流入大宋境內,而大宋朝出產的瓷器、絲綢、茶葉更是異國商人、各國皇室最為稀罕的寶貝。

既然是走海路就說的通了。

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無敵於天下,但是那也僅只是在陸地上。在海上,尤其是水軍戰艦樓船,還沒有引起蒙古人的足夠重視,遠不像大宋朝這樣海上貿易繁盛、並因此重視水軍。

只有在南宋滅亡的後期,忽必烈才開始重視水軍,並大力發展。如今麼,雙方交戰的重心還是在陸地上,還在為荊襄一帶反覆爭奪。

“大宋不愧為物華天寶之地,所產絲綢、瓷器、茶葉無不是各國皇室貴族乃至平民百姓仰慕之物,蒙古人阻斷了陸路,好在還有海路可行,如今一船貨物所得之利更是遠超過去,納蘭只是做做小生意,還請賈公子莫要輕賤於納蘭。”

《我是賈璉》 第18章 史珍香(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