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26章 洪武十二年五月 (第1/3頁)

使用者6637109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物介紹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出身貧寒卻心懷壯志,憑藉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推翻元朝統治,建立大明王朝。他深知民間疾苦,對國家治理有著深遠的謀劃,致力於打造一個穩定繁榮的帝國,性格堅毅果敢,極具威嚴,同時又有著對百姓的憐憫之心,時刻關注著國家的方方面面,以確保大明江山的長治久安。

沐英:徵西將軍,自幼被朱元璋收養,與皇室關係親密。他英勇善戰,足智多謀,對朱元璋忠心耿耿。在戰場上,他指揮若定,屢立戰功,深得士兵們的愛戴和尊敬。此次負責平定西北西番等部的叛亂,肩負著維護邊疆穩定的重任。

徐達:明朝開國名將,戰功赫赫,威望極高。他善於謀略,作戰經驗豐富,是朱元璋的得力戰將。雖然此時未直接參與西北戰事,但對國家軍事戰略有著深刻的見解,經常為朱元璋出謀劃策,在朝廷中擁有重要的話語權。

胡惟庸:當時的丞相,精明能幹,善於揣摩聖意,但權力慾逐漸膨脹,在朝廷中結黨營私,試圖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在處理政務和與各方勢力的周旋中,展現出了複雜的政治手腕和野心。

楊憲:曾經活躍於朝堂,精明幹練,善於處理政務和情報事務。雖因種種原因已失勢,但仍心繫朝廷局勢,憑藉著自己的見識和對各方動態的瞭解,有時會為朱元璋提供一些獨到的見解。

日僧絕海中津:懷良親王派遣的使者,學識淵博,精通佛法和外交事務。他肩負著促進琉球與明朝友好交流的使命,希望透過此次進貢,加強兩國之間的聯絡,同時也對大明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充滿好奇。

第一幕:朝堂議事

旁白:洪武十二年五月,應天府的皇宮內,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欞灑在金磚地上,光影斑駁。朱元璋端坐在龍椅之上,神色威嚴,目光掃視著下方的群臣。

朱元璋(聲音洪亮,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眾愛卿,今日朝堂議事,先說說北平田租減免一事。如今農事正忙,百姓生活艱辛,減免田租,諸位可有異議?

胡惟庸(上前一步,恭敬地拱手說道):陛下聖明,減免北平田租,實乃惠民之舉。北平乃北方重鎮,百姓安穩,則邊疆無憂。此舉既能減輕百姓負擔,又能彰顯陛下愛民如子之心,臣舉雙手贊成。

徐達(微微點頭,沉穩地說):丞相所言極是。百姓乃國家之本,如今減免田租,可使百姓安心務農,對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大有裨益。

朱元璋(微微頷首,露出滿意的神色):好,此事就這麼定了。著戶部儘快落實,務必將這惠民之策傳達至北平每一處鄉村。

旁白:群臣紛紛表示贊同,朝堂上一片和諧的景象。然而,朱元璋的神色很快又變得凝重起來。

朱元璋(眉頭微皺,語氣沉重):西北戰事依舊吃緊,洮州等地的叛亂尚未完全平定。沐英將軍雖屢立戰功,但西番等部狡猾多變,局勢不容樂觀。眾愛卿,可有良策?

胡惟庸(眼珠一轉,思索片刻後說道):陛下,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增派援軍,補充糧草和軍備。沐英將軍雖勇,但兵力有限,若能得到更多支援,定能早日平定叛亂。

徐達(輕輕搖頭,提出不同意見):丞相所言雖有道理,但西北地勢複雜,增派援軍需謹慎行事。貿然增兵,可能會引起敵軍警覺,反而不利於戰事。依臣之見,可先派遣斥候深入敵軍後方,打探虛實,再根據具體情況制定戰略。

旁白:群臣們開始小聲議論起來,各自表達著自己的看法。這時,一直沉默的楊憲微微上前。

楊憲(恭敬地說道):陛下,臣有一言。西北叛亂,除了軍事鎮壓,也可考慮恩威並施。對於願意歸降的部落,給予一定的安撫和賞賜,分化敵軍勢力,或許能事半功倍。

朱元璋(若有所思,目光在群臣臉上一一掃過):諸位所言,皆有可取之處。此事還需從長計議,務必確保西北邊疆的長治久安。

第二幕:西北戰場

旁白:與此同時,在遙遠的西北戰場,洮州的土地上瀰漫著硝煙和戰火。沐英身披鎧甲,騎在高頭大馬上,目光堅定地注視著前方的敵軍陣地。

沐英(神色冷峻,對身邊的副將說道):西番賊寇負隅頑抗,今日我們務必再向前推進,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傳令下去,各營將士聽令,準備進攻!

副將(抱拳領命,大聲回應):是,將軍!

旁白:隨著一聲令下,明軍如潮水般向敵軍陣地湧去。喊殺聲震天,刀光劍影閃爍,雙方展開了

《明朝皇帝朱允炆》 第126章 洪武十二年五月(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